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中华鲎

中华鲎

肢口纲动物

中华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中华鲎血液为蓝色。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

拉丁学名

Tachypleus tridentatus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肢口纲

剑尾目

鲎科

鲎属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

中华鲎

中文别名

中国鲎、小海鲎或东方鲎

分布

中国的南部沿海

体征

体似瓢形、深褐色

形态特征

中华鲎
中华鲎

中华鲎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体近似瓢形,分为头胸、腹和尾三部分。头胸甲宽广,呈半月形,腹面有6对附肢;腹甲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棘,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进行呼吸;尾呈剑状。体为棕褐色。平时钻入海沙内生活,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行,雌雄成体常在一起。  

甲的背面隐约可见三条纵嵴,中嵴前端两侧有一对单眼,侧嵴外侧各有一复眼。头胸部腹面具有6对附肢围在口外。第一对为螯肢,短小,仅由3节组成,末端呈钳状。其余5对附肢均由7节组成,统称步足。其中第二对(脚须)的末端在雄性变为钩状,用以抱握雌体。步足中的前4对末端均呈钳状,近端基节的内侧有长刺用以咀嚼食物,故称颚肢。最后一对步足末端不呈钳状,但有几个突刺呈耙状,用以掘沙或清除附着物。最后一对步足之后有一对唇瓣(chilaria),其内侧也有刺,被认为是退化的第七体节附肢的基节。  

腹部体节愈合,形成一六角形的腹甲,腹甲后端为尾剑(telson)。腹甲背面靠中线处有6对小穴,是内部肌肉附着处。腹甲侧缘各有一列(一般6个)可动的短刺。腹部亦有6对附肢。其中第一对左右愈合成板状,其下方有生殖孔故称生殖厣(genitaloperculum),盖在其他附肢之上。其余5对附肢改变成书鳃,每对附肢亦左右愈合呈薄板状,板的下表面体壁向外折叠成上百个薄片(lamellae),如书页状排列,用以扩大表面积并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书鳃。由书鳃的运动可激起水流通过,以行呼吸。尾剑细长呈三梭形,与腹部有关节相连,用以支撑身体,特别是在背腹翻转时。  

鲎的神经系统呈链状,但愈合在一起。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一团,围绕着食道,称为脑,可分为前脑与后脑。头胸部附肢均由脑支配。脑后为神经索及五个神经节,支配腹部附肢。  

鲎的单眼也具有角膜、晶体及视网膜细胞,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少且排列稀松,色素存在但不形成可动屏幕,虽然可看到物体的移动,但由于小眼数目过少很难成像。因此,鲎的复眼常作为光刺激与轴突传导的神经生理研究的材料。头甲前端腹面还有化学感受器。

中华鲎
中华鲎

鲎喜欢在没有海浪的小海湾活动,平时蛰居海底。雄鲎的体形较雌鲎小,而且第1-2对步足的末端和雌鲎也不同,不是4把钳子,而是4只钩子。繁殖时,瘦小的雄鲎用它们钩住肥大的雌鲎腹甲的后侧缘,由雌鲎驮着,蹒跚而行,形影不离,故鲎又享有“海底鸳鸯”之美称。  

中华鲎
中华鲎

栖息环境

鲎主要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喜欢居位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同时具有溯河而上的习性。  

生活习性

食物

鲎类主要为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取食时用螯肢将食物送到口部,用颚肢的基节磨擦、咀嚼后再送入口内。口后为食道,食道前行膨大成磨胃(gizzard),其中有角质齿可研磨食物,经瓣膜后进入中肠。其前端膨大处为胃,有1-2对发达的肝盲囊(hepaticcecum),其分支到达头胸部及腹部,并有肝管开口到胃的两侧。  

消化

肝盲囊是食物化学消化及吸收的场所。中肠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在腹部末端、尾剑之前的腹面。循环系统为开放式。消化道背面有一管状心脏,位于围心窦中,具8对心孔,血管发达,向前有3个前动脉,两侧有4对侧动脉。动脉分支进入组织后,在腹面形成两个大的腹血窦。血液由腹血窦流入书鳃,经气体交换后再经围心窦、心孔流回心脏。血液中含有血青素及一种变形细胞,这种变形细胞具有很强的凝血功能。排泄器官为四对基节腺,位于磨胃的两侧,由腺体收集的代谢废物送入一共同的囊中,再经排泄管、膀胱、排泄孔开口在最后一对步足的基部,基节腺也兼有水分调节作用。  

脱壳

鲎如同其它的节肢动物,是以脱壳而后成长的。由一次的脱壳而长大约之前体型的1.3-1.4倍,但死亡率也高,是一种博命的成长。鲎的卵于孵化前在卵膜内就脱皮四次,因此仔细观察回转卵,卵中就有如仙女的羽衣状薄纱的壳,在回转卵此时的胚体已经成了像鲎的体形。在刚孵化出的第一龄幼生由其形态看,与成体的鲎很相似,只是还没有那特征的尾剑。第二龄幼生其体长约为10mm,而在第一龄幼生时没有的尾剑,在此时期也明显的长出来。  

鲎的脱壳是由头胸部的周缘裂开,而新的旧体才由其间隙跑出来。刚脱皮的甲壳非常柔软,这甲壳要恢复到原来的硬度,也需要相当的日子,几乎令人怀疑它是否会恢复到原来的坚硬度。鲎由于生长速度慢,所以是一种不大能长大的动物,不确定几年才能生长成成体。大概认为雄的脱15次皮,而在第13年成成体;雌的脱16次皮,于第14年成成体。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  

中国:浙江的乍浦到福建、广东、中国台湾、广西、海南等地沿海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鲎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肠的两侧,直延伸到腹部,经一对短的生殖导管以生殖孔开口在生殖厣板下。每年夏季为繁殖季节,鲎从深海游到近海潮间带的沙滩上,雌雄聚集在潮间带,由雌鲎扒沙作窝。雄性以脚须抱住雌性,雌性以附肢挖坑产卵时,雄性排精在卵上,行体外受精。产卵后雌雄分开。  

当潮水退去时,埋在沙里的受精卵便不会位于水下,这样它们就安全地避开了水生捕食动物。另外,受精卵的发育要求它们被埋在沙滩上比较高的地方,但又不能太高;如果卵埋得太高,它们就会因为太干燥而不能孵化成幼鲎;如果埋得太低,又会因为沙里的氧气含量不足而死去。雌鲎利用笫6对步足端节基部呈5个扁平可动的、张开时形同花办的突起物作为工具,在高潮线沙滩上挖穴,穴深6-11厘米,然后两个生殖孔同时产卵,每穴产卵100-630个。随之雄鲎将精液撒到卵堆上,再由潮水上涨时冲刷上来的泥沙将卵堆覆盖,约2厘米厚,受精卵便在沙层中进行孵化。然后,这一对鲎又向前爬行20厘米左右,重复以上过程。大约产十几堆卵后,潮水退去,这一对鲎就乘夜色撤离海滩,回到海里。  

卵为中黄卵,但为完全卵裂,发育中经过三叶幼虫阶段(trilobitelarva)。此发育阶段因相似于三叶虫而得名。刚孵化的幼虫尾剑不突出,仅两对书鳃,经13-14龄连续蜕皮后发育成成体,性成熟在第三年。利用沙吸收阳光的热量,受精卵大约经过40天孵化出幼鲎。刚出卵壳的幼鲎,在尚未蜕皮之前没有尾剑,样子很像6亿多年前的古生物三叶虫,所以被称作三叶幼虫。  

种群现状

中华鲎
中华鲎

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但鲎资源现在已经急剧减少。由于填海造地、滩涂开发等原因(因为鲎它很挑地方生长)鲎失去了赖以生息的浅海沙滩。

由于中华鲎的自身价值不菲,近年来大量出现用它的壳做原料的甲壳素加工厂;同时,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所以无法逃脱被滥捕滥杀的命运,面临着灭绝性的灾难。

中华鲎是广西、广东、福建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2016年7月21日上午,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北海边防支队西场边防派出所将查获的1000余只“无主”中华鲎运送到北海渔政码头,将它们放归大海。  

保护级别

2019年7月,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物种简史

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始终保持其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它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在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恐龙尚未崛起之时,鲎就是距今3.95-3.45亿年前泥盆纪(一说2.25亿年前的二叠纪)繁盛的海洋居民了。虽经数亿年的沧桑之变,但该物种依然如故,变化甚微。因此有“生物活化石”之称。  

鲎鱼在千多年前已有记载。中国唐代刘恂在其《岭表录异》中写道:“鲎鱼,其壳莹净滑如青瓷碗,鏊(注音:ㄠˊorㄠˋ)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腹两傍为六脚,有尾长尺馀,三棱如棕茎,雌常负雄而行。捕者必双得之,若摘去雄者,雌者即自止背负之方行。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脚,和以为酱,食之。尾中有珠,如栗色黄。雌者小,置水中,即雄者浮,雌者沉。”  

相关文化

拾得鲎: 形容运气佳,买到便宜货,或遇到便宜事。

掠鲎:一对对公母的鲎称为鸳鸯鱼,但人们却把女人「讨客兄」或男人找「细姨」而在「相好」时,被人撞见称之为「鲎」;掠是捉的意思,颇有捉奸的味道。

捉鲎公衰三冬,捉鲎母衰一斗久:成年的鲎,无论是在水里游行,或在海滩爬行,都是母鲎背着公鲎,渔民如果捉到鲎,一定是捉一对的,如果让它跑了一只,捉到的这一只就必须放走。

捉孤鲎,衰到老:捉孤鲎,衰到老。意思是说捉单独一只的鲎,一定会倒楣一辈子,因为鲎夫妻非常恩爱,你捉了一只,另一只会孤单寂寞,同时警惕世人,拆散他人姻缘,会倒楣一辈子。

好好鲎,刹到屎若流:杀鲎是一门大学问,不懂诀窍者,往往会把它杀得一团糟。比喻技术不纯熟,把一件美好的事给搞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

中华鲎读音 中华鲎怎么读·科学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