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钝吻棒花鱼

钝吻棒花鱼

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的一种鱼类

钝吻棒花鱼,属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体粗短。吻短钝,鼻孔前方凹陷。上唇具乳突,下唇两侧叶有小乳突。上下颌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5~36。在生殖期间雄鱼体色浓黑,胸鳍不分枝鳍条变粗,并具珠星。为小型底层鱼类。

中文名

钝吻棒花鱼

拉丁学名

Abbottina obtusirostris

别名

棒花鱼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鲤形目

鲤科

亚科

鮈亚科

棒花鱼属

钝吻棒花鱼

分布区域

长江上游

命名者及年代

Wu et Wang,1931

形态特征

背鳍iii-7;臀鳍iii-5;胸鳍i-10—12;腹鳍i-7。侧线鳞3436;背鳍前鳞9—11;围尾柄鳞12。第一鳃弓外侧鳃耙3—7。下咽齿1行,5—5。脊椎骨4+32—33。

体长为体高的3.6—4.9倍,为头长的3.8—4.7倍,为尾柄长的6.9—8.8倍,为尾柄高的8.0—10.3倍。头长为吻长的2.8—3.5倍,为眼径的4.0—5.7倍。为眼间距的2.0—2.8倍,为尾柄长的1.5—2.1倍,为尾柄高的1.9—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3倍。

体稍长,粗壮,前部近圆筒形,背部略隆起,胸腹部圆,尾柄部侧扁。头较短,宽且高,微呈方形,头宽、头高几相等。吻短钝,前端圆,吻长远小于眼后头长,鼻孔前方略凹陷。口下位,稍宽,弧形。唇略厚,上唇具乳突,单行排列或呈褶皱状;下唇中央为1对较大近圆形的肉质突,两侧叶稍窄,中、侧叶上均具细小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上下颌具角质边缘。须1对,较细,位口角,其长度约等于眼径。眼小,位头侧上方;眼间极宽,稍隆起。体被圆鳞,胸腹部裸露区扩展几达腹鳍基部。侧线完全,平直。

背鳍较高,外缘几呈平截,无硬刺,起点距吻端小于至尾鳍基部而大于自其基部后端至尾鳍基的距离。胸鳍较长,末端圆钝,后伸不达腹鳍。腹鳍较短,末端亦圆钝,起点约与背鳍基部的中点相对。肛门位置稍近腹鳍基,位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前1/3处。臀鳍长,位较靠后,其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较至腹鳍基为近,末端几达尾鳍基。尾鳍分叉甚浅,上下叶末端稍圆,上叶略长,但不显著。

下咽骨极细长,下咽齿纤细,顶端钩曲。鳃耙退化,仅在鳃弓弯曲处留有侧扁形细短的数枚鳃耙。肠管长度几与体长相等。鳔稍大,2室,前室扁圆,后室粗大,卵圆或长圆形,大于前室,约为前室的1.4—1.5倍。腹膜灰白。

体暗灰色,头部、背部及体侧上部色深,近灰黑色,腹部浅灰或白色。体背部有5块黑斑。雄鱼体侧正中轴上有1条黑色纵纹;雌鱼体侧正中轴具8—9个黑斑点。背、尾鳍上有多数小黑点,其他鳍上无明显黑点。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浓黑,胸鳍不分枝鳍条变粗,外缘粗糙,具白色珠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长江上游支流。

参考资料

钝吻棒花鱼·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