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斑螯

斑螯

鞘翅目芫青科斑螯属

斑螯,别名“斑猫”、“龙蚝”、“地胆”,属鞘翅目芫青科斑螯属,是最毒的甲虫。全世界约有斑螯2300多种,中国则有29种。斑螯全身披黑色绒毛,翅细长椭圆形,质地柔软,体长为11—30毫米,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个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足具有黑色长绒毛,危害大豆、花生、茄子等作物。斑螯多群集取食,成群迁移。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便从足的关节处分泌出黄色毒液。此黄色毒液内含有强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强,能破坏高等动物的细胞组织,与人体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中文名

斑螯

别名

“斑猫”“龙蚝”“地胆”

外文名

Plaques

体长

为11—30毫米

危害作物

大豆、花生、茄子等

科属

芫青科昆虫

简介

斑螯

斑螯多群集取食,成群迁移。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便从足的关节处分泌出黄色毒液。此黄色毒液内含有强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强,能破坏高等动物的细胞组织,与人体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出处

斑螯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斑猫。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螫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螫 M.cichorii L.的干燥全体。主产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卒,寒,有大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攻毒,逐瘀。

①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酒浸液涂患处。

②治瘰疬,狂犬咬伤;近亦用于肝癌、肺癌等癌症。内服:0.05-0.1克,米炒后煎服或入丸、散服。心脏、肝脏、肾脏机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忌服。本品含斑蝥素。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起泡作用,口服可引起肠胃炎与肾炎。水浸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斑蝥素有抗癌作用,但毒性很大,可用于肝癌、肺癌等。不良反应主要为泌尿道刺激,甚至血尿,也有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等。其衍化物毒性较小。

形态特征

斑螯

斑螯全身披黑色绒毛,翅细长椭圆形,质地柔软,体长为11—30毫米,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中央前后个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足具有黑色长绒毛。

生活习性

斑螯

斑螯多群集取食,成群迁移。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便从足的关节处分泌出黄色毒液。此黄色毒液内含有强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强,能破坏高等动物的细胞组织,与人体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分布范围

斑螯

主要分布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