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海蜗牛

海蜗牛

中腹足目动物

海蜗牛(拉丁学名Janthina janthina),又名紫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纲中腹足目。比较特别的翼舌族动物。海蜗牛的壳又薄又轻,一般为白色和淡蓝色,陀螺形,表面光滑没有厣。触角分叉,眼几近退化。这种动物的足部能够分泌出粘液而形成浮囊,它就是借助浮囊过着与众不同的既逍遥自在又充满风险的浮游生活。海蜗牛在潮流的作用下过着飘浮各地的流浪生活,在远洋途中它通过拟态和保护色来达到防御敌害的目的,那蓝色的贝壳和大海混为一体,使敌人很难发现。

中文名

海蜗牛

拉丁学名

Janthina janthina

别名

紫螺

动物界

腹足纲

中腹足目

基本信息

海蜗牛(SeaSnail)的壳又薄又轻,一般为白色和淡蓝色,陀螺形,表面光滑没有厣。触角分叉,眼几近退化。这种动物的足部能够分泌出粘液而形成浮囊,它就是借助浮囊过着与众不同的既逍遥自在又充满风险的浮游生活。

生殖生理结构

海蜗牛
海蜗牛

海蜗牛所产的卵也是依附在浮囊下面,随着母体飘浮,在旅途中孵化。海蜗牛在潮流的作用下过着飘浮各地的流浪生活,在远洋途中它通过拟态和保护色来达到防御敌害的目的,那蓝色的贝壳和大海混为一体,使敌人很难发现。

价值

L赖氨酸和精氨酸

海蜗牛是陆地蜗牛的“远方亲戚”,属裸腮亚目海栖腹足纲,以身体色彩缤纷而闻名遐迩,素有“最艳丽动物”之美誉。它们的兄弟姐妹,有的妖艳绚烂,有的性感华美,有的五光十色,以致初次看到海蜗牛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楚楚动人却又娇弱可怜。在危机四伏的大海里,海蜗牛没有足够的力量与海潮抗衡,只能随波逐流,过着浮萍般无依无靠的流浪生活。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极为偏谬的。在林林总总的海洋生物中,海蜗牛并非弱者,甚至在很多时候,它们还会激发出无比强大的战斗力。

美国缅因州大学生物学家詹姆斯·曼哈特博士,曾在巴西东部海岸追踪调查海蜗牛的生存状况时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一天傍晚,距离海岸大约50米的浅海处突然飘来数百片奇形怪状的“树叶”。放眼望去,正是成群结队的海蜗牛。那一刻,它们安安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只露出三角形的小脑袋和牛角一样的短触角。周围,一群美丽的水母在浪花中若隐若现;水面上,几只海雀在欢快地飞来飞去。突然,一只潜藏已久的海龟忽地蹿出。令人吃惊的是,海雀惊飞,水母急沉,唯有海蜗牛依然故我,仍在不紧不慢地徜徉游荡。眼看海龟气势汹汹地逼进,只见海蜗牛集体向海龟喷射出一股云彩状的墨绿色分泌物。不可思议的一幕随即发生了——海龟本已大张的嘴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闭紧,接下来,“敌我双方”竟然在同一片水域中“和平共处”了近一个小时!

震惊之余,詹姆斯博士提取了部分墨绿色的分泌物并进行检测,竟然发现其中含有能让海龟闭嘴的化学物质——L赖氨酸和精氨酸!再饥饿的食肉动物一旦接触到这两种化学物质,神经系统就会紊乱,饥饿感也便荡然无存。有了这种“化学武器”,海蜗牛自然就不怕凶悍的海龟了。

psbO基因发现

海蜗牛

海蜗牛不但拥有“先进”的“化学武器”,还是令人类望尘莫及的发明家。2007年年初,美国休斯顿石油公司的海底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件,严重的石油污染致使海面上的海藻大面积死亡,很多以海藻为“口粮”的海洋生物纷纷饿毙。出人意料的是,海蜗牛却悠然自得地躲过了灭顶之灾!通过细致检测,詹姆斯博士惊喜地发现,海蜗牛的体内竟然存在着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与藻类细胞内的叶绿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分子结构,并且海蜗牛的绿色颗粒中对光合作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基因psbO完全来自藻类的HGT。这充分说明,psbO这种控制光合作用的基因在两种完全不同形态的生物——海藻和海蜗牛之间进行了水平转移,从植物基因转变成了动物基因!而拥有这种基因的海蜗牛,它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维持一生。这就意味着,它们这一海洋族群永远悠闲快乐,永远不会因食物短缺而被饿死。

这是一项多么匪夷所思的伟大创举啊!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会相信,植物的基因可以进入动物体内。而这项创举,居然是看似软弱可欺的海蜗牛创造出来的!因而,詹姆斯博士在自己的科研论文中感慨万分地写道:“推开一个隐秘的窗口,你会发现它们有着人类无法企及的生存智慧。”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敬畏。包括天生丽质的海蜗牛。

特殊品种

绿叶海蜗牛

绿叶海蜗的体型十分娇小。成年个体体长从1到3厘米不等,没有贝壳,看上去活像一片叶子,翡翠般鲜绿,与藏身处的海藻天衣无缝地打成一片。它的这种美丽色泽在动物界并不多见,这其实要归功于它身体内部大量的叶绿体,就是那些通常只有植物才拥有的充满叶绿素的光合作用。

刚出生的小海蜗牛呈棕色,半透明,身上缀有红色斑点。绿叶海蜗牛两片形如翅膀的伪足将身体拉宽。当伪足折起来时,它看上去就像只绿色的鼻涕虫,体态修长,顶端两只触角;而当“两翼”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展开时,它的身体便与一片绿叶无异,背上的血管就是它的叶脉。绿叶海蜗牛与植物的相似程度还不止于此:如果长时间不见阳光,它还会枯萎,由绿变棕,发黄,最后死亡。

海蜗牛
海蜗牛

特性机理分析:事实上,这些叶绿体即便在其机体内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绿叶海蜗牛正是利用了这一特质,绿叶海蜗牛的身体也显然适应了这种转变。美国缅因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绿叶海蜗牛研究专家玛丽·兰佛指出,“它们如何抵御海蜗牛的消化液呢?直到现在这仍是一个谜团。当人吞下蔬菜后,体内消化道的酶会把蔬菜的细胞分解,这种作用使叶绿体无法以任何形式存留。”

这说明绿叶海蜗牛具有一种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在实验室里,玛丽·兰佛注意到这种海蜗牛一生进食一次便已足矣。从享用完第一顿绿藻大餐起,这种软体动物体内便充满了叶绿体,从此便可终生禁食。虽然绿叶海蜗牛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9到10个月),但对于叶绿体来讲已非常漫长。如同一部太阳能电池需要定期充电一样,叶绿体要是没有维持其功能运转所必需的蛋白质,过不了几天或个把月就能量耗尽了。其他盗食质体的生物会再次吞食绿藻来更新自身的叶绿体储备。绿叶海蜗牛则不然。在检查了绿叶海蜗牛的基因组织,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海藻Vaucheria litorea相同的psbO基因,这是对光合作用必需的一种蛋白质进行编码的基因。看来,海蜗牛并不满足于窃取植物身上的叶绿体,它还弄来了至少一种促使其运转的基因。在自然界中,类似这样两个不同物种间横向的基因转移(代际基因传递是为纵向)极为罕见。

紫色海蜗牛

紫色海蜗牛是一种神奇的腹足动物,在远洋途中它通过拟态和保护色来达到防御敌害的目的,那蓝紫色的贝壳和大海混为一体,使敌人很难发现。紫色海蜗牛不仅仅是雌雄同体,而且它们生下时是雄性,在成长过程中会变成雌性。更为神奇的是,当这种海蜗牛处于雄性阶段时,它们甚至没有阴茎。雄性海蜗牛将它们的精子包成一束,或许会恰巧跳进雌性海蜗牛体内。之所以说这一过程是“碰巧”,是因为海蜗牛眼睛已经退化,它们看不清外部世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