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金线鲃

金线鲃

鲤科动物

金线鲃(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金线鲃属的统称。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有些通体透明。金线鲃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生殖季节集中在湖边或湖出口的浅水区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金线鲃为中国特有种,常见于云南。属于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为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亚纲

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亚科

鲃亚科(Barbinae)

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金线鲃 S. grahami

中文学名

金线鲃

中文别名

金线鱼、小洞鱼、菠萝鱼

英文名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二名法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Regan, 1904)

分布

分布于中国大陆云南省等地。

简介

金线鲃
金线鲃

金线鲃(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为鲤科金线鲃属的鱼类,俗名金线鱼、小洞鱼。在中国,分布于滇池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昆明湖。金线鲃是中国鲤科鱼类中特有的淡水鱼,是一种繁殖能力极低的鱼种,为中国特有属种。有的金线鲃全身通体半透明,呈粉红色,可见血管和尾椎骨,鸭嘴状,小眼,口须粗长。金线鲃因终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退化为仅存眼痕的盲鱼。它的存在对于生物物种基因库的完整及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生物特征

金线鲃
金线鲃

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体重约0.03~0.28公斤(性成熟年龄体重-最大个体)。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侧线鳞61-69,侧线略下弯。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背鳍刺较细,基部粗硬,后缘锯齿细弱,顶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腹鳍稍后。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淡灰色圆斑;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金黄色。

生活环境

金线鲃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生殖季节集中在湖边或湖出口的浅水区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生殖期为12月至翌年2月间,卵产于石砾之中。幼鱼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藻类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鱼转食小虾和小鱼,也食浮游动物。

繁殖方式

金线鲃
金线鲃

金线鲃生殖期为12月至翌年2月间,卵产于石砾之中。

人工繁殖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小洞鱼,曾是滇池的“旗舰物种”。滇池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因水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该鱼类自1986年起就从湖体中消失,仅有湖周围的少数龙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线鲃。至2007年3月初,有两次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先后试验了5尾雌鱼和6尾雄鱼,获得鱼卵约1600粒,并实施干法受精。约有1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为73%。孵化出鱼苗约480尾,平均孵化率为36%。经10天饲养,约有95%以上的鱼苗存活,体长达8-12mm。

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的意义有三点:能有效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繁殖的鱼苗放归湖泊合适水域,将有助于恢复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从非土著鱼类养殖向土著鱼类养殖的方向转变。

分布范围

金线鲃
金线鲃

金线鲃为我国特有种,常见于云南东部的各湖泊中,其中以阳宗海和滇池为最多。在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溶洞中发现了小眼金线鲃,这是因为这里环境适宜其生长,并且喀斯特地貌并不受限于行政规划,因此被细心的科研人员发现。

种群现状

分布图
分布图

由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引种不慎、酷渔滥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鱼洞大都被围堵,生境的破坏致使其种群资源衰竭。滇池等湖泊中仅能偶尔见到。

盲鱼谜底

金线鲃
金线鲃

透明金线鲃还未绝迹,依然能寻觅到它的踪迹,但数量稀少,处于濒危状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宣传保护,禁止在洞内放生其他鱼类及生物,让大自然千百年来留给人类的这一宝贵自然遗产、珍稀的鱼类物种,能够永远存活下去。

洞穴鱼类的食物往往是极其匮乏的,关于金线鲃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动物学专家们,作为科学探索的一个方向还在苦苦寻觅。

同时作为透明金线鲃的栖息地,云南阿庐古洞同样散发着神秘的色彩。阿庐古洞是个非常发达的石灰岩溶洞系统,它由“三洞一暗河”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溶洞系统。三洞分别是泸源洞、玉柱洞和碧玉洞,一暗河为玉笋河,河水最终流出洞外,注入南盘江,属南盘江水系。透明金线鲃生活阿庐古洞地下暗河中,该鱼是何时进入暗河已经难于考证,不过从其适应性性状变化序列来看,这里无疑是一种高度特化的典型洞穴鱼类,它伴随洞穴演变的进化历程是十分漫长。

功用

金线鲃
金线鲃

金线鲃为云南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云南地区的名贵鱼类之一。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

保护状况

保护状况
保护状况

1.极危(IUCN 3.1)

2.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3.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

4.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

亚种分化

金线鲃指名亚种(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Regan于1904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滇池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昆明湖。

抚仙金线鲃(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tingi),Fang于1936年命名,俗名波罗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抚仙湖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抚仙湖。 

阳宗金线鲃(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yangzongensis),Tsu et Chen于1977年命名,俗名金线鱼、波罗鱼、小洞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阳宗海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阳宗海。

参考资料

挽救一条鱼:濒危物种滇池金线鲃“沉浮”启示录·人民网

滇池金线鲃的消失与重现(人民眼·生态治理)·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