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哈密国

哈密国

中国古代斯基泰人之地

哈密国,古称“昆莫”,斯基泰人之地,地处天山东部战略要地,曾是新疆和中亚各地派往北京的贡使及往来内地商旅必经之路。公元前2世纪初,哈密为匈奴呼衍王统治下的伊吾卢。“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汉称伊吾卢,隋、唐设伊吾郡,但都不是指今日伊吾县,而是指以哈密为中心及周围的地区。今之伊吾,于1929年废哈密王设哈密、宜禾、伊吾三县后转借命名。

中文名

哈密国

释义

斯基泰人之地

时间

公元前2世纪初

别名

昆莫

历史简介

公元前2世纪初,哈密为匈奴呼衍王统治下的伊吾卢。汉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卢,置宜禾都尉屯田宿平。章帝时罢屯田,伊吾卢又归匈奴。后魏置伊吾郡,晋为伊吾都尉。

东晋时前凉取之设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后为西突厥占据。隋炀帝派遣薛世雄取置伊吾郡,并建筑新城。隋末复为突厥乘乱夺据。唐贞观时内附,置西伊州。五代时为小月氏占据,号胡卢碛。元朝在西域设阿力麻里行中书省,哈密属之,封忽纳失里为肃王。当时称伊州为哈密力。从此哈密之名便沿用至今。

明永乐二年,安克帖木耳遣使朝贡,封忠顺王。永乐三年忠顺王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脱脱幼时被俘入中国,遣使送还,命袭王爵,管辖西域回回、畏兀儿、哈剌灰。永乐六年,脱脱死,封免力帖木耳为忠义王,赐印诰玉带,命守哈密。免力帖木耳死,封子孛罗帖木耳为忠顺王,赐印诰。后孛罗帖木耳被臣下弑杀,王母努温答力主国事,国人畏服。成化中,吐鲁番酋长阿力派兵劫王母努温答力,王母甥罕慎为哈密国王。

永乐十二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归国后着《西域番国志》,其中《哈密》章云:“哈密城居平川中,周围三四里,惟东北二门。人民数百,住矮土房。城东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处,种楸杏而已……蒙古、回回杂处于此,衣服礼俗各有不同”。

国家兴衰

哈密国的兴衰是新疆哈密地区王室统治家族由信奉佛教到改信伊斯兰教的历史。哈密国地处天山东部战略要地,曾是新疆和中亚各地派往北京的贡使及往来内地商旅必经之路。元代曾属畏兀儿亦都护管辖,后封为成吉思汗后裔纳忽里镇守之地。

明朝永乐二年(1404)封纳忽里之继位者安克帖木儿为首任忠顺王,并赐金印,哈密地区自此成为明朝的一个属国。安克帖木儿卒后,永乐四年(1406)明朝以入居内地较久之脱脱(即安克帖木儿之侄)为忠顺王,并在其地建立哈密卫,任命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户、百户等。当时哈密王室及居民多信佛教,居民主要有回回(信奉伊斯兰教者)、畏兀儿、哈刺灰(蒙古鞑靼人),各有头目,不相统属。

明朝曾几次封王,多方经略,都未获稳定。至正统四年(1439)封已故忠顺王之子倒瓦塔失里为忠顺王,据《明史·英宗实录》载,倒瓦塔失里亦名哈力素丹,表明王室成员已有归信伊斯兰教者。但不久他又修建佛寺。同时,吐鲁番兼并柳城、火州后,国势强大,屡犯哈密。至武宗正德九年(1514),吐鲁番王满速儿吞并哈密。明朝政府虽尽力支持哈密王室,但在吐鲁番不断侵扰下,三立三绝,政局始终不稳定。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哈密忠顺王陕巴,立其子苏丹拜牙即为忠顺王。嘉靖二十四年(1545)吐鲁番素丹满速儿弟马黑麻分据哈密,亦称素丹,至此哈密王室实现了伊斯兰化,哈密王从此终结。一部分畏兀儿人、蒙古人因受到伊斯兰教的排挤东迁甘肃河西地区,一部分畏兀儿人、蒙古人都接受了伊斯兰教,也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人。至明朝末年,伊斯兰教逐渐传遍整了新疆。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维吾尔族达尔罕汗伯克欧拜杜拉归附清朝,翌年擒献准噶尔叛乱首领噶尔丹之子,被清圣祖封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即第一世哈密回王。

参考资料

伊吾县的历史沿革·百问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