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指挥使

指挥使

明朝军职

指挥使,明朝的军职, 为卫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2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等属员。

中文名

指挥使

类型

军事指挥职务

开始时代

明朝

结束时代

清朝

简介

唐始置。僖宗时,宦官田令改编左右神策军为五十四都,以神策大将军为诸都指挥使。唐朝、五代,藩镇皆置,为领兵将领。宋朝军下各指挥皆置。西夏元昊建国初于十二监军司内设置,为军职,党项与汉人均可出任。明朝各外卫、京卫、王府护卫及少数民族地区羁縻卫均置,为各卫长官,正三品,与同知、佥事共掌各卫事。遇征战,率其属所命于主帅。多为世袭,兼有流官。羁縻卫指挥使则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凡袭击、升授、优给、优养,报都指挥使司,达所隶都督府,移兵部。清顺治元年(1644)沿明制置锦衣卫,置此官。二年罢。又,清土官中设,武职。置于甘肃、云南,正三品,掌所属土兵事务。袭替隶兵部。受陕甘总督、青海办事大臣及云贵总督管辖。

正文

明初太祖朱元璋定兵制,采用卫所制度。卫所制融汇了唐府兵制的建军思想和制度特点,把按卫所编制的世袭服役军士同屯田紧密结合起来。其目的是,以世袭军士保证兵源充足;按卫所单位,根据战略部署分散戍屯,以保证及时抗御外来侵扰和镇压人民反抗;军队就地屯田自给,以减轻国家养兵的沉重负担。

军户世袭、卫所编制体系和军屯构成了卫所制的主要特色。从卫指挥使到百户等卫所军官,都是世袭,称“世官”。

截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共有17个都司、329个卫、65个守御千户所,军数约为120万人。到永乐十二年(1414年)前后,全国总兵力为280万人左右。兵士称“军”,有军籍,世袭当兵,大部分屯田,小部分服役。中叶以后,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

明亡后,指挥使一职遂废。

参考资料

指挥使·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