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红鳟鱼

红鳟鱼

属鲱形目鲑科鱼种

红鳟鱼即虹鳟鱼,是世界名贵鱼种,属鲱形目鲑科,目前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养殖。红鳟鱼即虹鳟鱼,是世界名贵鱼种,属鲱形目鲑科,生活于温带地域,目前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养殖。虹鳟体重可达约2.8公斤(6磅),硬头鳟(大型湖泊中的类型)可从约4.5公斤到超过此重量的一倍以上。另一虹鳟类型爱达荷州坎卢普斯虹鳟(Kamloops),可重13.6公斤以上。鱼身非常优美匀称,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清晰的彩虹样的痕迹,这是它的名字“虹鳟鱼”的来历。

动物界

鲱形目

鲑科

中文学名

红鳟鱼

概述

红鳟鱼即虹鳟鱼,是世界名贵鱼种,属鲱形目鲑科,生活于温带地域,目前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引种养殖。

出海型又名硬头鳟,体大、淡蓝色,也是游钓鱼。

虹鳟体重可达约2.8公斤(6磅),硬头鳟(大型湖泊中的类型)可从约4.5公斤到超过此重量的一倍以上。另一虹鳟类型爱达荷州坎卢普斯虹鳟(Kamloops),可重13.6公斤以上。

虹鳟鱼(rainbowtrout),誉为“水中人参”,属鲑形目、鲑科。最大体长:120cm,栖息深度:0-5公尺,又称瀑布鱼、七色鱼。

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美国加州山涧中,喜栖于清澈无污染的冷水中,以食鱼虾为主,为高寒鱼类,只能在20℃以下的水温中生长。生存条件要求高,属娇贵鱼种。鱼身非常优美匀称,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清晰的彩虹样的痕迹,这是它的名字“虹鳟鱼”的来历。命名者(Walbaum,1792)。

种群分布

临朐虹鳟鱼主要分布在冶源镇温泉流域、五井镇、东城街道等部分村庄。

特征

虹鳟鱼体形呈长纺锤形,吻圆,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部苍青色或深灰色,下腹部银白色。体侧、体背和鳍部有分散的小黑点,性成熟的个体体侧中部沿侧线有一条类似彩虹的紫红色彩带(由此而称为虹鳟)延伸至尾鳍基部。虹鳟鱼卵球形,直径4~7毫米。卵黄淡黄色、橙黄色、桔红色或红色。卵黄囊长径5~9毫米,宽径3~6毫米。受精后26日(水温在12℃时)孵出,仔鱼全长随卵的大小而异,一般15~18毫米。口开启,鳃耙形成,背鳍、臀鳍、尾鳍的软骨条开始出现。孵出后23日(水温在12℃时),卵黄囊吸收2/3,仔鱼开始上浮。上浮仔鱼18~28毫米,鳍褶除腹鳍、腹面后方和尾鳍外已消失。鳍条数基本达到定数。随后,体侧出现5~13个黑色的幼鲑斑。体长15厘米时黑斑消失,由紫红色彩虹带所代替。

习性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在适宜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鳟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在天然水域中,如水量充沛,溶氧量充足,尚可忍受24℃以上的水温,而在养殖场条件下,水温22℃左右即有致死的危险。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虹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

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中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即感困难;低于4.3毫克/升时,鱼密集于注水部,持续很长时间,鱼头顶部呈现黄色,鳃盖外张,此即虹鳟鱼“浮头”,与此同时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出现窒息而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虹鳟鱼的致死点。虹鳟鱼喜清净而透明的水,水中悬浮物落于鳃上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以致窒息,在混水中摄食停止,生长受阻,以致死亡。幼鱼对混浊尤为敏感,暴雨和洪水期的浊水能引起稚鱼和幼鱼死亡增多。

除温度和氧气外,虹鳟对水质指标有一定要求。虹鳟虽然生存于酸碱度值5.5~9.2的水中,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稚鱼能在0.5%~0.8%盐度的水中生长,当年鱼能在1.2%~1.4%盐度的水中生长,通常在35克以上个体经半咸水过渡,即可适应海水生活。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

食性

虹鳟鱼属肉食性鱼类,以陆生和水生昆虫、甲壳虫类、贝类、小鱼、鱼卵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主食,如枝角类、毛翅目、鞘翅目、蜻蜓目等水生昆虫等。虹鳟鱼周年摄食,甚至产卵期亦照常捕食。在饲养条件下,虹鳟鱼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虹鳟鱼摄食量常随水温、溶氧量等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增减。虹鳟鱼的生长因水温、环境条件、给饵量而有很大的差异。在生态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虹鳟鱼一年四季都生长。在14℃水温条件下,通常满一年体重可达100~200克,满两年体重可达400~1000克,满三年体重可达1000~2000克。在9℃水温条件下,满一年体重可达40~50克,满两年体重可达200~300克,满三年可达800~1000克。虹鳟鱼寿命一般可为8~11年。

繁殖

虹鳟鱼雄鱼性成熟一般在2~4龄,雌鱼性成熟在3~5龄。通常性成熟雄鱼以2龄、雌鱼以3龄居多。虹鳟鱼产卵水温一般在4~13℃,最适水温为8~12℃。每年产卵一次,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有不同,从1500~3500粒不等。卵为端黄卵,圆形,沉性。成熟亲鱼选择具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做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产卵于坑内,雄鱼保护,防止其他雄鱼侵入,雌鱼排完卵后,雄鱼排放精液。卵受精后,亲鱼用尾鳍煽动砂砾复盖。生殖后的亲鱼并不死亡,能继续生存和繁殖。

受精卵孵化的水温范围为6~13℃,最适水温为8~10℃。在水温9℃时,孵化期为36~38天。孵出的鱼苗静卧阴暗的水底砂砾间,呈聚集状,靠卵黄供给营养。经15~20天,卵黄吸收2/3时,鳔开始充气,鱼苗向水上层游动觅食。虹鳟鱼产卵期因地域不同,受水温与光照的影响各异,北京地区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在山西太原为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在黑龙江为1~4月。在平均水温过高的水体中,虹鳟的性腺反而不能按期成熟,而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促使产卵期提前。

养殖

一、繁育

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鱼的管理。培育健壮和繁殖力强的亲鱼,可获得理想的采卵、受精、孵化效果及优良的鱼卵、稚鱼。对准备用作次年产卵的亲鱼,经选择后从春季开始进行周年培育。亲鱼的选择标准是体质健壮、无病、年龄4~5龄。

  1. 亲鱼培育的环境条件

亲鱼培育所需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池水溶氧量丰富。通常的面积100~300平方米,具体情况要根据发展方向与规模来确定。水深一般在1~1.4米,注水量为每1000平方米0.05个流量(即50升/秒)。适宜培育水温上限为12~13℃,下限4~5℃,产卵前6个月的水温不宜超过12℃。在该温度下培育,有利于获得优质卵。若于5~20℃培育则难以获得优质卵,周年在16~17.5℃的水中培育,亲鱼成长良好但其性腺发育不成熟。为了有利于亲鱼性腺发育,性成熟前注水量应加大。亲鱼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公斤/平方米。

2.亲鱼个体大小与怀卵量的关系

亲鱼的怀卵量多少及其卵径大小与鱼体大小和年龄相关,个体大、高龄鱼的卵粒大而且数量多(见表6-1)。卵径大小又关系到直接孵出仔鱼的大小,如卵径3.5毫米,孵出仔鱼全长12毫米;卵径7毫米,孵出仔鱼全长20毫米。虹鳟鱼苗种生产上,对采卵亲鱼龄期的确定,各国选择标准不一样。日本为2、3、4龄,朝鲜为4、5龄,我国多为2、3、4龄。

3.培育的管理

虹鳟鱼人工繁殖效益的高低,与亲鱼的培育管理好坏密切相关。培育亲鱼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加强对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的调控管理。亲鱼性腺的发育是在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完成的。无论是外在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还是内在条件如饲料营养的缺乏,都会影响虹鳟亲鱼的性腺成熟。

参考资料

红鳟鱼·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