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红虾

红虾

管鞭虾科管鞭虾属虾类

红虾一般指中华管鞭虾。中华管鞭虾(学名:Solenocera crassicornis)是管鞭虾科、管鞭虾属虾类。

中文名

红虾

拉丁学名

Solenocera crassicornis

别名

黄虾大脚黄虾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甲壳亚门

甲壳纲

亚纲

真软甲亚纲

十足目

亚目

游泳亚目

管鞭虾科

管鞭虾属

中华管鞭虾

命名者及年代

H.Milne Edwards,1837

学名

中华管鞭虾

形态特征

体长28-82毫米。甲壳薄而软。额角短而平直,伸至第1触角柄第1节末端,上缘具8-11齿,其中3-4齿位于头胸甲上。头胸甲上具眼上刺、眼后刺、触角刺、胃上剌及肝刺颈沟达头胸甲背部肝沟和心鳃沟显著。腹部第3-6节背中部脊起,第2腹节的不明显。尾节长度约为第6腹节的1.5倍,具中央沟,末端尖,无侧刺。

眼大,眼柄粗短。第1触角鞭薄宽而长,其长度超过头胸甲的1.5倍,上鞭较狭而稍长于下鞭,下鞭扁宽,均向内侧纵曲,而上下两鞭合成为半纵管,从此左右鞭相接合面成一管状,其基部再与第2触角鳞片相接合而成为通水路3第2触鱼鳞片超过第1触角柄。第3颚足伸达笫2触角鳞片顶端,其外肢短小,不达座节的中部。第1步足最短,具基节刺及座节刺第3步足细长,尤其腕节特长,指节约为掌节的1.5倍,末端尖直,两钳内缘列生小栉;5对步足均具外肢。

雄性交接器前部近侧缘有2对突起,其前缘生有许多微小齿。雌性交接器具一长椭圆形的突起,上生有毛,后部稍狭,该突起的前方有一圆形突起,其中央稍凹,周围生有毛。

身体棕红色,上有淡紫色斑点,第1触角鞭、尾节、第1-6腹节的末缘及各腹肢的颜色较深。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

栖息环境

中华管鞭虾喜栖息于25-100米水深的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区,其栖息深度和对温、盐度适应的范围较广,栖息于盐度30-34‰、水温10-25℃海域,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的混合水域,在盐度大于34‰的台湾暖流水控制海域,很少有分布。

生活习性

中华管鞭虾为广温广盐性的虾类。冬季向沿岸浅水区移动,近海区较密集,渔获较高,12月后向外海移动,虾群分散,渔获量低。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至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浅海。

繁殖方式

繁殖期6-10月,高峰期8-10月。自9月份开始出现体长30-40毫米的幼虾,由于生殖期较长,从9月至翌年2月都有幼虾出现,并逐月长大加入捕捞群体。1月份以后,产卵后的剩余群体逐月减少,被新生代的补充群体所取代,成为新一年的捕捞对象。

保护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主要为沿岸定置张网的兼捕对象,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桁杆拖作业以来,成为东海近海和北部海域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与哈氏仿对虾、鹰爪虾戴氏赤虾、葛氏长臂虾一起构成东海近海和北部海域五大捕捞品种这些品种占该海域拖虾作业虾类总量80%以上。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强化捕捞的结果,使近海广温、广盐属性的虾类资源数量减少,但中华管鞭虾并没有像哈氏仿对虾、鹰爪虾那样有明显下降的迹象。为了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尤其在幼虾出现的高峰月份(12月至翌年2月),减少对幼虾的杀伤,至夏秋季可增加补充群体的资源数量,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价值

红虾含高蛋白,助阳功效甚佳,肾虚者可常食,红虾脂肪含量少,并且几乎不含作为能量来源的动物糖质,虾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同时含有丰富的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牛磺酸,虾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等成分。

参考资料

红虾的功效与作用介绍·聚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