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螳蛉

螳蛉

螳蛉科

螳蛉是脉翅目(Neuroptera)螳蛉科(Mantispidae)昆虫。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区。成虫外表像螳螂(螳螂目〔Mantodea〕),但为全变态昆虫。螳蛉体长2~20cm不等,抓握式前肢(捕捉足),前胸发达,触角棒状,翅2对,翅脉丰富,有时模仿黄蜂进行拟态。幼虫有两种形态,多寄生于狼蛛的卵或幼虫体内。

中文名

螳蛉

拉丁学名

1.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脉翅目

螳蛉科

分布区域

热带及亚热带区域

中文学名

螳蛉

别称

螗螂、石螂、龅胧、食胧、刀螂、蟷螂

种群分布

螳蛉mantispid,亦作mantisfly或mantidfly。

螳蛉科世界约400种,广泛分布各地区,许多属以至亚科有区域局限性。中国过去已记载18种;近年(杨集昆等1997)研究了福建等省的螳蛉,螳蛉又增加十多个新种。

形态特征

欧洲螳蛉(Mantispa styriaca)长12∼20毫米。翅展约25毫米。螳蛉的卵玫瑰色,产于细柄上。幼虫有两型︰一型足发达,行动活泼,头方形;一型足短,白胖,形似蛴螬;都寄生在狼蛛属(Lycosa)的卵或幼蛛体内。幼虫长大后(7∼10毫米长)织一丝茧化蛹而进入第一蛹期。但第二蛹期能活动,无茧。巴西螳蛉(Symphasis varia)寄生在黄蜂体内,在蜂巢中化蛹。

螳蛉,身体纤细,前腿有刺,外形像小螳螂一样,它们的第一胸节延长,两对狭窄的翅大小基本相等。螳蛉实际上是草蜻蛉的亲缘动物,具有类似的娇弱的翅膀。它们还像螳螂一样利用前足捕捉猎物,但它们的猎物的个头要小得多。欧洲产的一种螳蛉以蠓和其他小飞虫为食,它们的幼虫则以蜘蛛为食。螳蛉的卵小,呈白色,有短柄,数百粒成块产在树皮上。幼虫活动性强,捕猎蜘蛛的卵囊并进入取食。在全世界几乎都可见到这类昆虫的踪影,在温暖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螳蛉
螳蛉

中至大型,很像小螳螂的特异脉翅目昆虫,前胸延伸数倍于宽,前端大有1对瘤突,前足为捕捉式,基节大而长,腿节粗大,腹缘有齿列及1大而粗的刺状齿,胫节细长而弧弯,跗节短而紧凑。翅两对相似,翅痣长而特殊,前翅前缘在痣以前弧凸,翅有1或2组阶脉,翅基有轭叶。

繁殖特点

​螳蛉的卵具有短柄(为雌虫分泌的能够迅速凝结的胶状物),聚产在树皮上多达数百粒;幼虫寻找蜘蛛卵囊去寄生,少数在胡蜂巢内寄生,大幼虫体粗而弯,头部小,胸足的爪单一。

参考资料

螳蛉·北京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