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国际纵队

国际纵队

西班牙内战期间的志愿军

国际纵队,是指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各国工人阶级和进步人士为协助西班牙共和政府,反击德、意干涉军和西班牙叛军而组织的志愿军。1936 年10月,国际纵队正式在西班牙参战。由于英、法、美以中立、不干涉为名,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共和政府终被颠覆。1938年9月国际纵队被迫撒出西班牙。

中文名

国际纵队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Brigades

地点

西班牙 阿尔巴塞特

成立时间

为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而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组成

工人、农民、共产党员

背景介绍

1936年1月,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等民主力量组成人民阵线,2月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以长枪党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势力对此极端仇恨,事先与德、意法西斯密谋并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心发动颠覆共和国的武装叛乱。  

1936年7月18日,驻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F.佛朗哥、E. 莫拉等将领策动下发动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本土加的斯、塞维利亚、萨拉戈萨、布尔戈斯等大中城市。陆军和空军的大部分部队(约12万人)以及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后来,德、意法西斯应佛朗哥请求出兵西班牙,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6年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经西班牙政府同意,正式决定招募志愿人员,组建国际纵队。10月14日,国际纵队在西班牙东部山区的阿尔巴塞特正式诞生。共产国际作出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在军事上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团结和帮助一切志愿前往西班牙作战的反法西斯战士,克服初期的志愿人员缺乏组织的弱点,以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支国际主义的战斗部队。  

人员构成

基本建制

国际纵队徽章
国际纵队徽章

国际纵队先后组建了7个国际旅:

第11国际旅,主要由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组成

第12国际旅,主要由意大利人组成

第13国际旅,主要由波兰人、南斯拉夫人、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亚人组成

第14国际旅,主要由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组成

第15国际旅,主要由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和爱尔兰人组成

第150国际旅由其他英语语系国家的人组成,后来同第13国际旅合并,但仍保留了第13国标旅的番号

第129国际旅

另外,还有一个国际营编入西班牙人民军第86旅,一个国际汽车团编入第5军团,25个国际炮兵连和3个国际游击营在西班牙人民军中作战。据不完全统计,国际纵队共由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的志愿人员组成,总数大约4万多人。  

中国面孔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赠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的锦旗(中英文)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赠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的锦旗(中英文)

中国人民也非常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参加国际纵队志愿军中,有100多名中国人,他们大多是侨居欧美各国的华工,其中多半是共产党员,代表人物有谢唯进、刘景田、张瑞书、陈文饶等。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同志还送了一面锦旗给参加国际纵队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上面写着:“中西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这面锦旗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作战经历

从1936年11月至1937年5月,国际纵队主要参加了著名的马德里保卫战。在德、意两国干涉军的配合下,叛军分南北两路对马德里发动了第一次攻势,于1936年11月6日进抵马德里近郊。11月8日,刚组建的第 11国际旅直接开赴马德里前线,打退了叛军在西北和东南两面的连续进攻。11月12日,第12国际旅又开赴马德里西北郊战斗最激烈的“大学城”,同西班牙共产党组织的“第5团”并肩战斗,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发起反攻,使马德里转危为安。第13 和第14国际旅则分别投入了特鲁坎尔前线和南方的哥尔多巴附近的战斗。  

1937年1月,叛军和德、意两国干涉军对马德里发动了第二次攻势。第11、12、14 国际旅和刚编成的第15国际旅参加了哈腊马河的战斗,粉碎了三倍敌人的进攻,第13国际旅则在南方的马拉加战线阻击意大利干涉军。3月,叛军和德、意两国干沙军对马德里东北面的瓜达拉哈拉地区发动了第三次攻势,企图切断马德里和西班牙东部的交通线。第11、 12 国际旅和西班牙人民军严阵以待,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并转入反攻,取得了著名的瓜达拉哈拉大捷,重创意大利干涉军,沉重打击了墨索里尼的侵略气焰。  

从1937年6月至1938年9月,国际纵队主要参加了三次重大的战役。1937年6月,叛军和德、意两国干涉军在北方加强了攻势,占领了巴斯克地区首府毕尔巴鄂。为了支授北方战线,第11至15国际旅分别编入西班牙人民军,全部投入了这次战役。10月,西班牙共和国在北方的最后一个据点希洪陷落;叛军和德、意两国干涉军的攻势从北方转南了东方。  

1938年3月,国际纵队参加了沿埃布罗河到地中海一线的阿拉贡战役,以阻止叛军和德、意两国干涉军突破地中海防线。但是,随着莱里达和维纳罗斯的先后失守,西班牙政府控制下的地区被拦腰切断了,卡塔卢尼亚被包围,马德里成了一个“孤岛”。7月,西班牙人民军在埃布罗河地区发起强大的反攻,国际纵队的大部分兵力都投入了这次成役,并血战到9月底。这是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参加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撤离西班牙

1937年3月,由英法牵头组成的国际不干涉委员会开始讨论撤退志愿人员问题。直到 1938年7月5日,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才勉强达成协议,通过了撒退所有外国人员的方案。尽管西班牙政府并不相信德国和意大利的“诚意”,还是于7月23日接受了这个方案。9月21日,西班牙政府宣布单方面撤退所有外国志感人员,并要求国联派遭一个国际委员会前往现场监督。9月25日,根据西班牙政府的命令,国际级队开始从前线撒回后方。11月1日,国际纵队开始撒离西班牙。这一日,西班牙政府和人民在巴塞罗那举行了30万人参加的盛大的送别仪式。  

历史影响

国际纵队自1936年10月诞生以来,同西班牙人民一起浴血奋战了两年多的时间,有1万多人英勇牺性,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已永远铭刻在西班牙人民的心中,载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册。  

参考资料

保卫马德里——“国际纵队”里的中国人·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