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钟表馆

钟表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

钟表馆设于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当中的。清乾隆年间,宫廷中已经大量使用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清宫收藏的各式钟表,主要是乾隆和嘉庆年间在广州、苏州和宫内做钟处制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国出产。中国制造的钟表多以黄金、珠玉、宝石为装饰,造型模拟楼阁、宝塔、花果、盆景等。英、法等国出产的钟表则模拟西洋建筑、车马人物等。这些钟表报时报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自动开门关门,机器人出来敲钟;有的到时琴鼓齐鸣,奏出优美的曲子;有的花开、蝶舞、水注流动、飞鸟啼鸣,都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和吉祥的寓意取悦帝后。

地理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故宫博物院奉先殿内

类别

文化宗教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早8:30——晚4:00

门票价格

10元人民币

中文名称

故宫钟表馆

外文名称

Hall of Clocks and Watches

类型

旅游

著名景点

黑漆描金楼式钟、鸟音山石钟、铜镀金双犬托表等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所属部门

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派遣二科

闭馆时间

周一全天闭馆

钟表数量

壹佰贰拾叁件

院长

单霁翔

历史

十八世纪,清代宫廷即大量使用机械钟表。这些钟表以英国产品居多,亦有法国、瑞士等其它西方国家的,还有我国自行制造的。西方国家的钟表主要由粤海关监督从洋商手中购置,贡入皇宫。清代广州、苏州等地制造的钟表精品,也被贡入内廷。清宫内设置的做钟处亦奉旨制造钟表以供宫中之用。这些钟表除有打时打刻的计时功能外,还利用机械联动原理,使上面装饰的人物、鸟兽、花卉等玩艺系统不断变化,表现各种动作。它们以准确的报时、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逗人的演技、吉祥的寓意而博得帝后们的喜爱,成为宫中珍贵的陈设装饰。在当时既是有实用价值的计时器,又是取悦于人的娱乐用具,同时也是技艺精湛的工艺品。

古代中国

我们中国人三干多年前,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每次,我们都能在类似文献中看到我们的骄傲)。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

公元1300年以前,也就是张衡所在的东汉时期,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16世纪的几种冕状轮擒纵机构的计时器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当然,我们的先进机械装置从来都不民用——因为天象这类东西是皇家控制的。老百姓是休想靠近的。所以,我们的好东西每次都会毁于战乱,而失传。

国外流入

15至16世纪,随着东西方航路的开辟,西方的宗教也传到了世界各地。西方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发现,中国人对他们带来的西方的一些新奇东西特别感兴趣,这其中就包括钟表。他们觉得,在中国,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如果皇帝信了教,自然可以有更多的人来信教,所以就将目标瞄准了宫廷。

传教士在进入宫廷的过程中,钟表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中间牵扯到一个重要的人物——利玛窦。利玛窦是当时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的先驱。1598年,他曾经跟随一个官员到达北京,想通过这个官员的介绍进入宫廷,但是没有成功——中国皇帝禁止这个大鼻子的外国佬儿在北京传教,把他哄出了京城。两年以后,不死心的利玛窦又北上进京。他在天津遇到一个叫马堂的宦官,此人得知利玛窦想向皇帝进贡,于是给万历帝上了两次奏折,表明了利玛窦的情况。据利玛窦后来回忆,过了一段时间,万历帝突然想起奏折上提到的自鸣钟,于是就问马堂:“那个钟在哪里?就是上书里所说的外国人带给我的那个钟。”

在利玛窦进贡给万历帝的40多件物品中,有两件自鸣钟。据记载,这两件自鸣钟在进献给万历帝的时候,因为经过长期的运输颠簸,还需要调试,因此,万历帝就召利玛窦进宫来调试这些钟表。于是,利玛窦第一次进入到了皇宫。可以说,在早期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钟表成为了一块“敲门砖”。看来送礼也要讲学问了。

万历帝派了几个太监跟随利玛窦学习调试钟表,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玛窦想把西方钟表的一些术语翻译过来,由此便有了诸如齿轮、摆等最早的关于钟表的术语流传到今天(当然,利玛窦带来还有《几何原本》等西方数学等)。几天以后,钟表调试好了,当时万历帝听到钟表的嘀嗒声,非常高兴,对利玛窦和太监都给予了重赏。据利玛窦的记载,万历帝后来花费了1300两银子,在御花园内为自鸣钟建造了一个钟楼,钟楼有楼梯、窗户、走廊,并刻满了人物、亭台,还用黄金和宝石把钟楼装饰得富丽堂皇。钟楼建好后,万历帝还让后妃和一些近臣到此观赏。

利玛窦向万历帝进献的这两件钟表,可以说是中国宫廷钟表收藏最早的一个源头。此后,钟表受到中国历代皇帝的关注和喜爱,大量精美的钟表源源不断地进到皇宫里,使皇宫、苑囿成为钟表最集中的地方。

来源途径

故宫钟表的来源比较丰富。现有收藏的1500多件钟表。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宫的。

第一个来源就是宫廷自己制造的钟表。有记载说,顺治帝曾经让工匠仿制钟表,但由于当时的发条不太过关,所以钟表走时不准确。这反映出顺治时期宫廷已经有了一些制作钟表的实验。康熙时期,宫廷里有一个机构叫自鸣钟处,是专门为皇帝收藏、制作、保养钟表的地方,制作钟表的人员包括一些西洋来的传教士,此时的宫廷钟表制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康熙帝在一道谕旨中说,南方的官员可以不用进贡钟表了,因为现在大内可以自己制作了。到了乾隆时期,清宫钟表的制作已形成了一条从西洋传教士、外部的匠人、一直到做钟太监的非常稳定的基础梯队,钟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宫钟表的第二个来源是使团进献的礼品。在西方使团进送的礼品中,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据初步统计,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仅俄国使团送给中国皇帝的钟表就有二三十件。臣工的进献也是清宫钟表的来源之一。每当重大的节日或是帝后的寿辰,各地官员都要送一些礼品,钟表在清代也就成为各地官员进贡的重要物品。

清宫钟表的第三个来源是通过各种贸易渠道采办的。一些钟表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由官员和当时的洋商进行沟通,然后洋商把要求带回西洋,订做后运回来的。另一类钟表是当时的洋商为迎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喜好制造并售卖的。19世纪,瑞士超过2/3的钟表制造厂家都为中国市场制作钟表,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到皇宫里,以此抬高身价,因而当时出现了许多中文品牌的钟表。

奉先殿

奉先殿,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缭以高垣。

奉先殿前殿主要供陈设宝座用,宝座均为木雕罩金漆,设有坐垫和靠背,在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时,须将供奉于后殿的已故帝后牌位移至前殿,这些牌位即安设于宝座的木座上,故宝座数目与后殿所供牌位数相一致。前殿内还有各类供桌、供器、祭器等物。奉先殿后殿内原分有隔间,每间供奉一代帝后神龛,神龛内各有金漆宝座一个,帝后牌位安置其上,每个牌位均附有锦被一床、枕头一个,至清亡时,共有牌位三十三。在隔间外亦设置有宝座,数目也与牌位数一致,至清亡时共有三十三把。此外后殿内同样尚有各类供桌与供器、祭器、灯具等物。目前奉先殿内部已改为钟表展馆,清代时使用的状况已不存在。

历史与制表年表

钟表历史

早在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这似乎的确比我们晚一些,但公开计时,的确不同于我们王权天授的理论。所以,我们即便有了先进的计时工具,也不公开。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变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

欧洲制表年表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

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

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

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

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钟终于向表开始发展了;

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

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

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

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

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这个时候瑞士钟表开始进入人们的眼球,说来,他们不能算是钟表的源头,但的确是把钟表当产业来发展的。

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日本石英钟表曾经光耀一时,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21世纪的今天,钟表多元化发展。由于手机,电脑等现代电子工具都有计时功能。手表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但今天,它却成了彰显个人魅力和品位的重要装饰品。无论男女,都会认真选择不同款式,质地,类型的手表环绕于腕上——成为炫耀个人品位与地位的商标。

生产国家

故宫钟表的收藏很有特色。来源不同,自然故宫收藏的钟表按照不同的生产地,可以归为清宫造办处的钟表、广州的钟表、国外的钟表几大类别,且各有特色。

清宫造办处

第一类是清宫造办处的钟表——极具中国特色。钟表用料上非常讲究——尤其是木质楼阁式表,所用的基本木料包括红木、紫檀木等,木质的雕刻也非常精细。宫廷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木匠有南木匠、广木匠,还有精工、玉匠等,这些能工巧匠各施技艺,在一件钟表上体现出来,这是造办处的钟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地方生产

清宫钟表另外一类就是广州的钟表。钟表最早就是从广州进入中国的,广州也成为我国最早生产自鸣钟的地方。广州的钟表大部分是由官员作为贡品向皇帝进贡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吉祥寓意。比如用葫芦和各种盆、瓶等装饰,隐含着“天下太平”的意思,还有八仙等装饰寓意群仙祝寿等。此外,带有各种各样的变动机械和各种色彩鲜艳的珐琅也是广州钟表的特色。当然,在清朝后期,苏州一带的钟表,故宫也有收藏。

国外的赠送与购买

故宫收藏的外国钟表中,英国钟表占了约1/2(看看上面钟表发展年表,这也就不奇怪了)。当然,18,19世纪后瑞士、法国的一些钟表也有收藏。但英国钟表历史还是比瑞士长一些,19世纪以前(包括19世纪)伦敦是当时欧洲钟表重要的集散地。当时英国的钟表制作行业非常发达,伦敦的一些钟表匠对中国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出现了许多为中国制作钟表的钟表商,他们设计制造了许多具有东方风格和情调的钟表,然后运到中国进行贸易。后来,法国和瑞士后来利用新科技制造的钟表也通过英国这个市场,成为清宫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

故宫收藏的钟表实际上反映了明清宫廷里对这种奇器的长久的关注,这种关注反映出当时西方文化在中国宫廷里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除了油画等外,钟表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现存馆内布局

前殿

前殿现状为一个钟表商店加三个外露展示大钟以及四十九个小钟。

工字廊

工字廊目前展示四个大钟。

后殿

后殿共计六十七个钟表,其中包括后殿西侧五个工具。另外,后殿西侧还有一个钟表视频放映区。截止2015年1月1日,钟表馆内共展示一百二十三块钟表。

注:

1、钟表商店出售的二十一块钟表和若干饰品不算在内。

2、后殿西侧的五个工具算一块钟表。

3、故宫于2015年1月1日以后可能会调动钟表馆内钟表,包括调入和调出。

参考资料

钟表馆·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