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中文名

启蒙运动

外文名

the Enlightenment

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

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

时间

17、18世纪

地点

最先在英国,后在法、德继续发展

影响

为革命奠定了基础

性质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简介

“启蒙思想家”是一些革命式的人物。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所谓权威,大力揭批唯心主义宗教社会的欺骗,讥讽那些不劳而获“过着大脚生活”丑恶世袭文化的人。(14世纪法国上层社会盛行穿大鞋,越富足越贵族鞋子越大,有的垫草后长达半米)。他们首先对法国当时存在的旧生产关系,以及宗教派别观、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现状、社会制度等,都做了无情的批判。他们受前辈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学者弗兰西斯·培根影响,多数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点。培根一生写过很多书,主要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科学价值的增长》等。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深化,法国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法国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历史条件

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这是由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法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鲜明特点

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

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特点之二是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着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特点之三是行动坚决。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着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

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着有哲学着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着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张。

代表人物

概述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启蒙思想家”是一些革命式的人物。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所谓权威,大力揭批唯心主义宗教社会的欺骗,讥讽那些不劳而获过着丑恶世袭文化的人。他们首先对法国当时存在的旧生产关系,以及宗教派别观、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现状、社会制度等,都做了无情的批判。他们受前辈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影响,多数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点。

让·雅克·卢梭

卢梭
卢梭

最激进的、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要数民主思想的代言人让·雅克·卢梭(1712~1778)。卢梭出身于日内瓦(瑞士名表故乡)一个钟表匠家庭,青年时长期过着贫苦流浪生活。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即原始时代本来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出现了私有财产制度。卢梭的思想核心是主张平等,但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里去,他是要求均衡贫富,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卢梭的学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情绪,具有革命的动因。他的观点比较容易被当时各阶层所认同,以至于以后对工农大众革命、对大资产阶级开明进步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卢梭在1761~1762年间,写了《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等。

卢梭当时提出了“公意”概念,“公意”是集道德与政治于一体的公共利益意志。“公意”是法律与主权的来源,“公意”的公共利益性是建立社会的基础。他认为,如果个体意志之间的碰撞使建立社会成为必要,那么,个体意志之间的一致则使建立社会成为现实可能。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不合理。

一个社会契约并没有真的否弃个人,不是否弃,只是做了有利的交换。这种交换在于获得一种稳固的生存,从而代替了生活在以前政治状态中不确定的生活方式;而在当时道德自由代替了自然的独立。为了使公意真正成为公意,它就必须独立于任一个体意志,必须另有一个独立存在,这个存在就是“公共的善”,是不断文明化的美德。

在卢梭之前,整个“启蒙运动”的始祖要首推法国人伏尔泰(1694~1778)。他被后人尊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王”,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他天资聪慧,从小就热爱文学,3岁能背诵文学名着,10岁上中学,12岁能作诗。中学毕业后,迫于父命曾进入一所法科学校学习,但他立志当文学家,后来便成为一名无业文人。以后成为一位多产的作家、剧作家、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

伏尔泰

伏尔泰是其笔名,伏尔泰原名叫弗朗梭阿·马利·阿鲁埃。他自小目睹了法国专制制度的残酷和腐败,即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反封建的种子。成年后,步入文坛,他的作品和演说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封建制度和反教会思想而着称。人们评说伏尔泰的思想之快和语言之炽热,犹如闪电和天火,早期作品辛辣地讽刺了王室和贵族的糜烂腐朽。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他首次以“伏尔泰”为笔名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出狱后,该剧的公演使他一举成名。他还以史诗《同盟》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1726年,伏尔泰因遭诬告再次入狱,获释后被逐出法国,从此开始了他大半生流离失所革命的心路里程。

他前往英国,考察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深入研究洛克的哲学着作和牛顿的科学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3年后他回到巴黎,积极开展启蒙宣传。他先后创作了歌颂民主共和制度的历史剧《布鲁特》和反对宗教狂热的悲剧《查伊尔》。1734年,他的第一部哲学名着《哲学通信》(又称《英国通讯》)出版,首次系统地向法国人民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哲学、文学、科学和宗教的状况。

该书一出版,就像“投向旧制度的一颗炸弹”,立即被当局查禁并当众焚毁,伏尔泰也被迫离开巴黎。此后,伏尔泰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活动,在哲学、科学和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出版了史学名着《路易十四时代》,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实行开明君主制度的政治主张。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着。此后,各地群众自发到佛尔纳“朝圣”,人们纷纷捐款,找最优秀的雕塑家为伏尔泰塑了一尊大理石半身像。

随着启蒙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伏尔泰的声望越来越高。1778年2月,这位84岁的启蒙泰斗重返阔别多年的巴黎,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30日,他在佛尔纳因病与世长辞。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摈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柩车(灵柩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伏尔泰创作了许多着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思想核心是自由与平等,这对当时的封建等级制是一种反抗。他主张建立一个在“哲学家”开导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度,这个制度有着言论自由、人身(权)不可侵犯,等等。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谴责或抨击那些教士的贪婪和愚民学说。称教士是“恶棍”,教皇是“禽兽”,要“粉碎这个邪恶势力”。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着述恢宏,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君主立宪制。伏尔泰的作品文笔犀利,妙语连珠,人们争相传诵,各国反动派千方百计加以查禁也无济于事。虽然他希望避免革命,主张温和改革,是启蒙思想家的右翼,但最终还是以其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中孟斯德鸠这个出身于“穿袍家族”的波尔多市最高法院院长,写了一本讽刺专制制度的书《波斯人的书信》,他告诫国王:“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孟斯德鸠的思想着重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他用三十年时间写了《法的精神》一书。提出了意在确保自由的三权分立制,即立法权、行政执法权、司法权。他的学说是仿英国君主立宪制,目的是限制王权,他的主张与伏尔泰比较吻合。

狄德罗、魁奈、梅叶

狄德罗
狄德罗

启蒙运动中还有一些中产阶级利益的人物代表,像狄德罗、魁奈。

狄德罗是《百科全书》的主编,他大量吸收和传播当时哲学家们的新思想,许多观点尖锐地抨击专制制度和教会的黑暗,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百科全书派”的重要人物。

魁奈是“重农学派”,认为一国财富的主要基础是土地和农业,要繁荣就得改革农业。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要“听其自然,听其自为”。他的经济学反映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愿望。

代表农民利益的思想家是梅叶,他是乡村教师,他反对领主和教会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因而遭到迫害。他死后三十年,才出版了遗作《遗书》,这部着作宣传了唯物论和无神论,并向上帝、国王和富人宣战。他号召农民起来向暴君和王权作斗争,削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康德

主要思想:人是目的。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着作家,声望日隆。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着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着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和《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以及《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参考资料

法国启蒙哲学和伏尔泰的自然神论·一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