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涎

汉语汉字

涎,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拼音是xián,总笔画是9笔。涎指的是唾沫,口水。可组词为粘涎,拖涎,垂涎欲滴,垂涎三尺。

中文名

拼音

xián

繁体

部首

五笔

ITHP

仓颉

ENKM

名称

笔画

9

注音

ㄒㄧㄢˊ

部外笔画

6

笔顺编号

441321554

四角号码

32141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 6D8E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唾沫,口水:垂~三尺。流~。~沫。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2、同本义[saliva]

涎,小儿唾也。——《三苍》

喷浪飞唌(涎)。——郭璞《江赋》

群犬垂涎。——柳宗元《三戒》

3、又如: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4、粘液[mucus]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素问》

〈动〉

1、流口水[drool]

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红楼梦》

2、贪羡,贪图[be greedy for]

主人涎我色,奸我,不从,则鞭挞之。——清·袁枚《新齐谐》

3、又如:涎利(贪图利益)

4、吐;流[vomit]。如:涎津溢(唾沫液);涎缕(吐丝)

5、厚着脸皮;嬉皮笑脸[brazen it out]。如:涎邓邓(含攫取挑逗的样子);涎皮(嘻皮赖脸,厚脸皮);涎脸(厚脸皮;嬉皮笑脸)

6、拖;伸[drag]。如:涎着半条舌头的黄狗

〈形〉

1、[眼神]呆滞[dull]

虔婆又吃了两杯酒,醉了,涎着醉眼说道:“他府里那些娘娘,不知怎样像画儿上画的美人!——《儒林外史》

2、又如:涎不痴的(傻乎乎)

3、嬉笑貌[laughing]

呸!好不识羞的涎脸!——《西厢记》

4、贪馋地盯视[ogle]。如:涎眼睛(贪婪的眼光);涎眉邓眼(用贪谗的眼光瞧人)

汉英互译

◎涎

saliva

方言集汇

◎粤语:jin4

◎客家话:[海陆丰腔]ren2(lan1)[客语拼音字汇]yan2[中国台湾四县腔]jen2(lan1)[东莞腔]jen2[宝安腔]jen2[客英字典]jen2[梅州腔]lan1jan2

◎潮州话:嫣6(筵)

◎广西宾阳话:陕san

◎赣方言:xiɛn2,涎不得(化涎了);花生涎不得

字源演变

会意字。《说文》:“㳄,慕欲口液也。从欠,从水。”丁福保《诂林》云青按语:“唐写本《玉篇》㳄注引《说文》:慕也,欲也,亦口依也(依当作液)。盖古本如是,今二徐本慕下、欲下皆夺‘也’字,宜补。”段玉裁注:“俗作涎,郭注《尔雅》作唌。”邵瑛群经正字:“《尔雅·释言》:漦,盝也。郭注:漉漉出涎沫。涎,正字当作㳄。《六书正讹》云:‘从水欠会意,俗作涎,非。’《尔雅》陆氏本又作‘唌’。

释云:唌,字当作㳄。按,唌,《说文·口部》:语,唌叹也,从口延声。音同义异。”于省吾《甲骨文释林·释㳄盗》:“甲骨文㳄字,有的象以手拂液形,有的象口液外流形,故后世形容人之贪饕,以垂涎为言。甲骨文盗字只一见,与㳄同用。口液为㳄之本义,引申之则为水流泛滥无方。”甲骨文㳄字作、等形,《说文》小篆作,演变为从水。涎字最迟见于东汉时代碑文。㳄涎当为古今字。

常用词语

迤涎

野狐涎

邪涎

香涎

涎不痴

涎滑

涎皮赖脸

涎滴

涎缠

涎邓邓

涎瞪瞪

涎脸涎皮

涎利

涎缕

涎漫

涎眉邓眼

涎沫

涎脸饧眼

涎脸

嘻皮涎脸

涎瞪

涎睨

涎不答

蜗涎

拖涎

涎濊

涎水

涎涎邓邓

顽涎

涎皮涎脸

涎玉沫珠

涎涎瞪瞪

涎言涎语

涎唾

涎吐

唾涎

痰涎

失涎

蛇涎

沈涎

馋涎欲滴

馋獠生涎

馋涎欲垂

馋涎

垂涎

垂涎三尺

垂涎欲滴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夕连切《集韵》《韵会》徐连切《正韵》徐延切,音唌。《说文》慕欲口液也。《贾谊·新书》垂涎相告。

又《广韵》于线切《集韵》延面切,音羡。湎涎,水流貌。

又迆涎,逦迆相连也。《木华·海赋》迆涎八裔。

参考资料

·新华字典

·汉典

·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