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塞种人

塞种人

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塞种人原是住在中国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消灭了几个印度—希腊人王朝,建立了统治。塞种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向西南到达今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区。塞种人被认为是现今哈萨克族等操突厥语民族的祖先之一。

中文名

塞种人

外文名

塞人

领域

历史

语言

{"value":"

伊朗语支

简介

塞种人统治了100多年,大约在公元初衰落,印度在21世纪初沿用的传统历法(塞历),就是起源于公元初。

据史料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塞种人就已活动在中帕米尔(葱岭)、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同众多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主要是“随畜逐水草”,兼冶炼和加工铁器。

在公元前3世纪末进入阶级社会,建立国家政权,“塞王”是他们的最高统治者。

有关专家认为,古代塞种人入居西域后,曾在新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记载

《汉书》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一个今天已很陌生的名词“塞种人”。

《汉书·西域传》说:乌孙国的东边与匈奴相连,西北面是康居,西邻希腊化的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国家。

这地方原本有塞种人居住。大月氏向西方迁移时,打败了塞王。塞王向南过悬度,进入了克什米尔(罽宾,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极东部城市)地区,大月氏便占领了原塞王的辖地。

后来乌孙王昆莫占有了大月氏的领地。所以说乌孙的人民中有塞种人和大月氏人。

又曾提到:从前匈奴打败了大月氏,大月氏向西征服了大夏,而塞王南迁迁移,塞种人分散为许多小国。从疏勒起,西北的休循国、捐毒国等都是塞种人的国家。

这两段文字,均出自东汉初期史学家班固所着的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中。书中提到的匈奴、大月氏、塞族之间类似多米诺式的迁徙运动,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文中提到的塞地大致在今天的伊犁河、楚河流域。

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在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古称河西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带,居住着许多游牧部族,其中见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匈奴、楼兰等。

这些当时北方的游牧部落很早就活动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们依靠强弓劲马,在这一带纵横驰奔,经常与河东之地的定居人民发生冲突。

至秦穆公时,为了彻底解决来自河西地区游牧部族的侵扰,用能人由余的智谋,在公元前623年,派兵攻打戎王,占领了许多游牧部落的地区。

最终导致了这些被打败的部落向北和西方迁徙。在这些部落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车等部,至公元前7世纪末,这些人开始出现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王政制度

塞种人实行王政制度,他们分成四个大部,每部分成若干“区”,每区由一个总督加以统治。

实际上这些总督都是由各部落酋长世袭的,因为塞种人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但仍保留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组织,因而各大小酋长的权力很大。由各部落酋长再推举塞王,塞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葬礼

按照习俗,每任塞王死后,要举行隆重的葬礼。

尸体先涂以香油,然后装入特制的车,巡行于塞种人各部落间,尸车所到之处,各部落人民都要表示沉重哀悼。

以各种方式毁伤自己,或割去一片耳朵,或毁伤前额、鼻子,或以箭镞穿入左手,或抓烂自己的脸或眼部,或拔掉一绺头发等等。

巡游完后,将尸体送至王族的葬地,所掘的正方形的坟墓,面积甚大。尸体放入墓中,以毯相裹,并在尸体两旁堆放戈矛。

殉葬制度

他们还实行残酷的殉葬制度,除了要缢死一个王妃殉葬外,凡是塞王的厨夫、圉人、侍者也都要杀死殉葬。

王的马匹,也要杀死葬于墓门附近。最后,由部落的人民在墓上堆起丘陵,以表示求得王的宽宥。在王死一年之后,还要杀死50个奴隶和50匹马,陪葬于陵旁。

骁勇好战

塞种人骁勇好战。每次作战的战利品,都由君王分配给战士。他们奖励战胜敌人和多杀敌人,把敌人的首级割下来,作为分取战利品的凭证。

同时还把敌人的头颅用来作饮器,把首级眉毛以下的部分锯去,并把剩下的部分弄干净。富人在外部包上牛皮,里面还要镀上金,再把它当做杯子来使用。

穷人只是把外部包上生牛皮来使用。一个人也可用他自己的族人的头来做这样的杯子,但这必须是与他不合的族人,并且曾在国王面前战胜过自己。

宗教

塞种人有自己的宗教。他们崇拜祖先,认为万物有灵,对一些自然现象予以崇拜。希罗多德说游牧的马萨格泰人在诸神中间更崇拜太阳。他们献给太阳的牺牲是马,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只有人间最快的马才能配得上诸神之中最快的太阳。

定居的塞种人则把土地当作母神加以崇拜。出于战斗的需要,对战争之神也很崇拜,他们把剑插在地上,向上浇奶和血,以祈求获得胜利。

塞种人还特别崇拜黄金。希罗多德在描写中亚塞种人的特点时说,塞西安王室小心翼翼保护神圣的黄金,每年为它举行重大的祭典。当时塞种人的衣服上都以黄金为装饰品。

这些塞种人的遗迹和遗物,通过考古学家们不断的探寻,已逐渐明晰,还原了其真实的面目。

后裔

西汉初,许多塞种人部落在月氏的压力下,越过天山向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区逃窜。但也有部分塞种人留在原地,成为月氏的臣属。

后来月氏人又败于乌孙,留在天山以北地区的塞种人复成为乌孙的属民。今天中亚和新疆许多民族的血液中包含着塞种人的成分。

新疆北部地区的古代居民同哈萨克斯坦天山地区的塞种人及高加索人种安德罗诺沃文化居民的后裔有关,而新疆南部的古代居民却与高加索人种东地中海类型有关。

现代学者把近现代发现的新疆和田地区公元10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称为“和田塞语”(Khotan Saka)。

近数十年来,哈萨克斯坦和我国新疆北部出土了许多塞种金器。这些金器一般以金箔锤锻而成,以动物造型为多。从锤锻工艺来看,塞种是有很高文化的民族。

新疆的古塞种人部落在公元8世纪前后被来自蒙古高原的回鹘部落。

即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以及其他突厥人所征服,然后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融入维族等民族中去了,逐步成为维吾尔族等民族中重要的有机部分,他们使用的东伊朗语也被突厥语族的各种语言所同化。

参考资料

塞种人是现在的什么人?塞种人是中国人吗?·深度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