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东部。博物馆于2008年11月15日开馆。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中文名

海南省博物馆

地理位置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大道68号t

占地面积

60余亩

类别

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

开放时间

2008年11月15日

门票价格

免费

历史沿革

1984年8月,海南省博物馆前身海南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在海口成立。

1990年,海南博物馆筹建办公室改名海南省博物馆。

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

2004年初,海南省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始修建。

2008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馆一期建成并开馆。

2012年年底,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开建;

2017年5月18日,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开馆。

海南省博物馆IP形象“南溟子”
海南省博物馆IP形象“南溟子”

2018年2月8日,海南省博物馆一期提升改造完成正式全面开馆。

博物馆全貌
博物馆全貌

建筑格局

综述

海南省博物馆的建筑由一、二期建筑构成。占地面积60余亩, 建筑高度25米,建筑面积近43000平方米,地上3层。展厅数量达20个之多,最大的展厅面积达1200平方米,最小的展厅面积近230平方米。近27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还有对公众开放的休闲公共空间以及280个车位的停车场。

海南省博物馆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 办公用房等,二期工程主要依托“华光礁1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

海南省博物馆常设4个基本陈列,即《海南馆藏文物陈列》《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及《海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对海南的历史、 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存等进行了展示。

博物馆一角
博物馆一角

展厅

海南省博物馆共拥有九个常设展览,其中,有3个基本陈列、2个专题展览以及非遗“四个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构成。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是推出的特展《南溟奇甸》系列展览之一。该陈列分为“丝路帆影”和“祖宗之海”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华光礁Ⅰ号”沉船的出水文物,勾勒出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条南海航道上进行商贸往来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历史缩影;第二部分则介绍滨海而居、因海而生的海南沿海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采用新角度、新层次、全方位展示海南历史发展沿革和人文变迁,用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文物展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海南岛从40—60万年前的史前时代到海南岛民国时期的漫长历史发展变化,带领观众纵览海南历史发展全貌。

该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孤悬海外”,第二部分为“方外封疆”,第三部分为“岛海归宗”,第四部分为“奇甸日新”。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

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

《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通过各类文物和史料,配合场景、模型、雕塑、创作画、视频、动画和观众互动触屏等多种展示手段,带领观众纵观琼岛,领略本土文化的厚重,移民文化的豁达,水上生活的奇特,陆地生活的平实。

该展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北部湾情”,第二部分为“闽风琼韵”,第三部分为“五指山风”,第四部分为“天涯殊俗”。

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
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

非遗“四个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展厅仿照部分“骑楼老街”原貌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示载体,选取海南省各民族部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聚于一坊作活态展示。现场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

该展览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天南椰雕”,第二部分为“琼作木雕”,第三部分为“南海贝雕”,第四部分为“天涯编织”,第五部分为“椰岛乐器”,第六部分为“琼崖碳画”,第七部分为“后安锻刀”,第八部分为“大安剪纸”等部分。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

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

《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展厅仿照部分“骑楼老街”原貌作为琼岛美食文化的展示载体,选取海南本土的各色饮食,聚于一街作活态展示。展厅还有传统美食制作人现场制作,不仅可看还可品尝。

该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琼肴文化”,第二部分为“琼肴风味”,第三部分为“琼肴记忆”。

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
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

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

《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展厅通过场景复原和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多方位呈现海南少数民族非遗。汇集海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游艺等五大类别的非遗项目聚于一村作活态展示。

该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村中巧作”,第二部分为“河畔竞技”,第三部分为“谷场鼓乐”。

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
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

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

《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展厅通过活态展演与静态陈列相结合,将琼剧、临高渔歌、儋州调声、海南八音器乐和文昌盅盘舞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聚集于一台,再现琼州风韵,还原乡土情怀。现场还有传承人展示,不仅可参观,还可以聆听海南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

该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椰风海韵”,第二部分为“琼音绕梁”,第三部分为“走进琼戏——琼戏台”。

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
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展览为观众复原了花梨木的生长环境,介绍了花梨木的药用价值。“琼作花梨”部分展示了由花梨木制作而成的农用工具、狩猎工具等生产生活工具。以及匠人运用花梨木天然纹理,制作成各类摆件,如根雕和文玩用品等。“花梨时代”部分展示了海南黄花梨制作而成的各类家具,如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等种类。展览还设有“花梨坊”区域,还原了海南黄花梨传习所,展示有关制作花梨木工艺的场景,以及与花梨木有关的文创产品。

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花梨出琼州、琼作花梨、花梨时代。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展览有复原白木香树自然生长的场景,除了展示沉香标本和用沉香制作的农用生产工具,通过展示工人用的采香工具和采香流程,可以了解传统的制香工艺技术。此外,展厅增设白木香树与沉香放置裸露的展台。“沉香别院”以沉香文化为基点,营造出一个以古代家具、古琴、品香为核心元素的传统文化氛围。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

展览分为四大部分:天涯奇香、香飘琼崖、香韵悠长、沉香别院。

海南省博物馆导览图
海南省博物馆导览图

建筑特色

综述

海南省博物馆的建筑突出浮游之岛的设计理念——三条简洁的矩形的形体平行展开,漂浮在水池之中。就像海南省地处南海之中一般,体现出海南省基本的地域特征。三个平展的形体表达了一种无限的延展性,象征着海南的历史发展的无限广阔性。三个形体所产生两个矩形的虚空间又恰恰象征着无限的包容性,表达了海纳百川,吸引天下来客的意义。

水池中的水顺着虚空间一直延伸至博物馆内部,使博物馆形成了宁静、清新、高雅的气氛,又与文化公园整体规划相协调。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感受,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特点之一。同时,大面积水面还降低了相应区域的温度,调节了局部小气候,在近人尺度创造了宜人的外部环境。木材,石材,钢材的运用,光的反射折射与池水的反光倒影一起共同产生了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沉闷的感觉为市民营造开放温馨、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

通过合理布局,将建筑除重要功能区以外的公共空间设计为开敞形式,体现海南热带气候特征,形成通透、灵活共享空间,充分与文化公园的自然景观相融合。

海南省博物馆导览图手绘板
海南省博物馆导览图手绘板

信息空间

海南省博物馆的部分展览,运用360度环幕投影技术介绍海南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发展,通过平面宣传品、展品展示、声光电等展示手法将海南省的历史文化地域性呈现。

公共空间

海南省博物馆在建筑公共空间的设置方面,首层中庭的共 享大厅空间运用了半敞开式的形式,建筑顶部则运用了大面积的木隔栅玻璃屋架,木隔栅玻璃屋架不但能起到防雨遮阳的作用,还能让建筑具有通透性,这样参观者在由中庭进入到博物馆展示陈列空间的时候,不会感受到由空间紧密性所带来的压迫感。这种设计方式不但可以满足空间的功能要求,又可以减少一定的建筑材料,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该馆的综合功能服务区则主要设置在首层,设置内容有服务咨询台、衣帽间,小型商店、书店及咖啡厅等辅助功能性的空间。报告厅则位于东南侧首层,处于展览陈列区之前,便于联系方便。

辅助空间

藏品区是海南省博物馆最主要的核心区域之一,将藏品集中于地下一层,再由总库门及大型升降平台将文物运至地下一层的装卸区,进行干燥等必要的保护文物的过程后再将展品送入库房。库房分为基本库与专题临展库,分别有电梯直接到达布展区,做到分别布展。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文物 在运输展览的途中将磨损度降到最低。

博物馆夜景
博物馆夜景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19年,海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5287件(套),征集藏品与辅助展品1424件(套)。内容涉及陶瓷器、石器、金属器、书画等,其中以南海文物和海南历史民族民俗、华侨文物最居特色。

主要文物

有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中期,长11厘米,宽2.8厘米。陵水石贡遗址出土。

砂岩质地。略呈长方形,上部略宽,刀背平直。上部及中部各起一斜脊,后三分之一处有圆形穿孔,应是安装长木柄,用麻绳或皮条等绑扎、系固之用。对于此有孔石刀的用途,有人认为是收割工具,有人认为是砍伐工具,考察其伴随出土的石璧等器物,还有可能是仪仗使用的礼器。

有孔石刀
有孔石刀

砍砸器、石核:

旧石器时代(2—3万年前),长18—12厘米,宽7—11厘米。2006年,昌江保由旧石器出土点出土。左:石核 右:砍砸器

砾石打制而成,厚体砍砸器,仅在一端单向打制。昌江境内南阳溪二级阶地上发现的直接打制的石器,文化序列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是迄今发现祖国最南端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这一发现说明,远在2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砍砸器、石核
砍砸器、石核

双肩石铲:

新石器时代晚期,高26.3厘米,宽15.5厘米。

石铲呈黄色,为灰色水层岩石制作,短柄、宽肩、弧刃,材质精良,厚重,保存完好,仅刃部稍残。通体磨光,整个器体莹润平滑,有一定光泽度,应是用于祭祀活动的礼器。

双肩石铲
双肩石铲

模压莲花纹砖:

唐—宋,长35厘米,高25厘米,厚4.3厘米。三亚大云寺遗址出土。

泥质黄陶,实心扁方砖,模印莲花纹。以莲花为主体花纹,莲心中有莲籽,外部联珠纹。莲花图案端庄沉稳,模压清晰,制作规整。

模压莲花纹砖
模压莲花纹砖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宋代,口径6—7.3厘米,足径0.4厘米,高40厘米。

撇口,长颈,垂腹,圈足微外撇,曲流如细长管状,把手弯曲且宽。颈部饰弦纹,腹部刻划花叶纹。釉色青白,造型优美。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战国青釉瓷钵:

战国青釉瓷钵,高5.1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5.5 厘米 重113克。

敞口,深腹,平底略内凹。施青釉,釉层薄而不均匀,且多已脱落,内底可以看到螺旋纹,为拉坯成型的痕迹。

战国青釉瓷钵
战国青釉瓷钵

“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战国,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

此剑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10字在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字“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 越王“亓北古”,马承源先生以为即越王勾践之孙越王盲姑“不寿”,“亓北古”古音与“盲姑”相近。

“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朱庐执刲”印:

汉代,边长2.5厘米,高1.9厘米。1984年,乐东县志仲镇潭培村北出土。

银质方形印章,蛇形纽,篆书阳刻“朱庐执刲”。此印是西汉晚期政府颁给有功的朱庐县守官的赐印,充分说明了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统治,是研究汉代海南历史地理和政权设置的重要实物资料。

“朱庐执刲”印
“朱庐执刲”印

《琼黎风俗图》册:

此册描绘的是海南岛黎族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共15开,均为右图左题,分别是:“建屋”、“纺织”、“耕种”、“对歌”、“嫁娶”、“聚会”、“跳鬼”、“取香”、“采藤”、“放排”、“传信”、“贸易”、“渡河”、“谈判”、“渔猎”等。图中人物线条简练,色彩鲜明又多用原色,注意色调的和谐统一;山石背景用青绿法,勾勒填色。

琼黎风俗图
琼黎风俗图

无款《松鹤图》轴:

明代,绢本,设色,纵140厘米,横42厘米。

此图绘一白鹤独立在坡石上,回首远眺,若有所思,坡前野菊盛开,与古松相映,愈加突出主体形象。该作画法继承南宋院体风格,工细中稍加放笔,有所变化,风格精工富丽。作者不详。

无款《松鹤图》轴
无款《松鹤图》轴

方炳南《墨梅图》轴:

清代,纸本,设色,纵194厘米,横54厘米。

此图绘老梅一枝,主枝盘虬,枝条纷披,或扶摇直上,或斜刺而出,用笔遒劲,顿挫得宜,恰当地表现了老树之气势,梅花分布疏密有致,或含苞,或盛开,呈怒放烂漫之态。遒枝、繁花,生动传达出老梅苍劲、清幽之韵势。

方炳南《墨梅图》轴
方炳南《墨梅图》轴

张岳崧《行书》轴:

清代,纸本,墨笔,纵118厘米,横40厘米。

此轴书法风姿绰约,飘逸潇洒,运笔轻快,简约精细,笔锋起伏变化,顿挫转折,生动灵秀,韵味幽淡自然,有文人雅逸之风采。

张岳崧《行书》轴
张岳崧《行书》轴

精品展览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纵队文物史料展:海南省博物馆2021年6月-2022年2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举办活动

2019年,海南省共开展15项社教活动,70余场次。

2020年2月海南省博物馆官网显示,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庚子·传承·活态展演、纺染织绣·黎锦活态展演、“做年”系列活动、“七月流火 相遇初夏”首届南溟动漫节等活动。

海博活动
海博活动

参观记事

截至2012年11月,海南省博物馆先后接待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重要外宾共计130人次。

201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观海南省博物馆。

201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怀远一行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在海南省博物馆参观,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宁虹雯、海南省文物局局长孙雪冬、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等陪同参观。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2013年5月,海南省博物馆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挂牌成立。据2020年2月海南省博物馆官网显示,博物馆下设文物考古工作队、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部等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3月,海南省博物馆获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2018年,海南省博物馆论文发表56篇。

截至2018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编辑出版《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海南省博物馆图录》《环海南岛明清时期海防设施考古调查报告》《“华光礁Ⅰ号”出水陶瓷器的保护与修复》《海南出水铁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海南省博物馆论文集》等著作。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曾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安全应急高级研讨班”“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中国南海出水古陶瓷与南方色釉陶瓷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荣誉表彰

2012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成为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5年,海南省博物馆被授予“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称号。

2019年10月,海南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0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其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1年2月,海南省博物馆被评为第六届海南省文明单位。

2021年11月,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作用价值

海南省博物馆的成立,给海南省乃至全国人民带来了可满足观众多元化的文化需要,并给予参观者了解海南省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提升自我教育的一个绝佳窗口。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传播其文化内涵,展示手法贴近参观群众,具有先进的重要意义。

(海南省博物馆)以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地标性建筑、园林式的环境设施、创造性的展陈体系、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成为展示海南人文、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

参观信息

参观须知

门票价格

海南省博物馆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度,每天限量发放免费参观门票6000张,观众须在领票处凭有效证件排队领票(身份证、护照、学生证、军官证、 老人证、 驾驶证等),16:30停止发票,一人一证一票(1.4米以下儿童可免票进场),当日当次有效,过期作废。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整休。重大活动夜间开放,以海南省博物馆官方通知为准。

交通线路

地理位置

海南省博物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

公共交通

在海口市区乘坐12路、27路、33路、43路、 51路、52路、56路、67路、68路、游4、游5公交车到海南广场下车即可到达海南省博物馆。

参考资料

黎族骨簪:刻在发饰上的文化密码·三亚新闻网

海南省志·文化志·文物编·第一章 文物管理·海南史志网

关于·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简介·海南省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