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昏厥

昏厥

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昏厥的产生可由于心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循环中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脑供血不足所致。当人体站立时,心输出量停止1~2秒钟,就会有头昏无力感,3~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

外文名

faint

就诊科室

心内科或神经内科

中文名

昏厥

拼音

hūnjué

解释

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

简介

昏厥
昏厥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昏厥的产生可由于心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循环中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脑供血不足所致。当人体站立时,心输出量停止1~2秒钟,就会有头昏无力感,3~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

发病机理

当人体站立时,人体的纵轴与地心引力的方向一致,由于引力对人休流体静力压的作用,使脑血流量下降,300~800ml血液灌注下肢,影响静脉回流,使心搏出量下降,此时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反射作用等,使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冲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加压反射,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即上升以及心率加速、心脏收缩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以维持正常的脑血流供应。当上述自动调节的任一环节发生一时性障碍时即有可能引起昏厥,故昏厥也多在直立位时发生。

疾病病因

一、心源物昏厥

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原因引起心搏出量急骤降低所致。特别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引至出现癫痫样抽搐。

主动脉瓣狭窄和肺动脉高压可使心脏搏出量减低,临床表现除昏厥外甚可有心绞痛,肺动脉狭窄时还可有呼吸困难和紫绀现象。左心房粘液瘤和二尖瓣狭窄而梗阻引起的昏厥,常发生在体位改变时,使粘液瘤或栓子嵌顿在二尖瓣口,造成二尖瓣口阻塞,使心输出量中断,导致昏厥。

二、反射性昏厥

(一)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心脏搏动抑制和全身周围血管扩张,心脏输出量降低而引起昏厥者常发生在恐惧、焦虑、晕针、情绪紧张,外伤,通气不良,长时间的站立等。

(二)体位性晕厥,多在卧位转成直立时发生,常见于应用某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降压药等,或某些疾病时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三)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颈动脉窦过敏者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周围血管扩张,多为颈动脉窦部位血管硬化,邻近部位的炎症、外伤或肿物等因素有关,此类昏厥可自发,也可因衣领过紧或/和转头时衣领或/和颈椎横突刺激颈动脉窦而被诱发。

三、排尿性昏厥

在排尿时或排尿后突然发生,多见于男性,尤易于夜间起床排尿或蹩尿过长时出现。夜间睡眠时,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身体突然从卧位到站立时,加之排尿进腹压急骤下降,而血管运动调节反射功能迟缓时即可导致血压下降,昏厥发生。

四、脑源性昏厥

由于颅内外脑血管病变或血管运动中枢本身受损引致的昏厥。多见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脉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症、脑动脉硬化症和高血压性脑病,还有颈椎病由于骨质增生,当转头时受到椎骨刺或外界压力的突然压迫,以及颈内动脉扭曲的突然加剧亦可致病。脑干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等,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延髓血管运动中枢而产生昏厥,常有定位体征可供诊断。

五、运动性昏厥

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处置方法: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排击。

六、其它昏厥

常见于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伴有肺气肿者,在剧烈咳嗽之后意识丧失,当呼吸重新恢复后清醒,这是因咳嗽引起胸腔内压力升高。

使静脉回流不畅,心输出量下降而导致昏厥。屏气性昏厥,持续用力屏气也可产生昏厥,机理同上。失血失水性昏厥,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失血失水,有效循环量急骤减低所致,高山适应浪和低血糖性昏厥,系由于吸入空气中氧含量和血糖含量不够所致。

鉴别诊断

一、病史特点:

(一)除向患者直接了解病史外,亦需请目睹者提供当时情况,包括询问昏厥前的情况,有无先兆等;昏厥时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的面色、脉搏、有无尿失禁及肢体抽动等;和意识恢复后的主观不适等。

(二)注意昏厥发作的诱因,如单纯性昏厥常有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心源性昏厥多见于运动过度或用药不当;还要注意有否排尿、便、咳嗽、失血失水等诱因。

(三)注意发作时的体位及头位,直立性低血压性昏厥多发生于从卧位转为立位时,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多发生于头位突然转动等。

(四)注意昏厥发作时的速度和时间,如反射性昏厥一般起病略缓,时间短暂;心源性昏厥一般起病突然,时间长短不一;脑源性昏厥一般起病较缓慢,时间长短不一。

(五)注意昏厥发生时的临床表现,一般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抽搐,无外伤及舌咬伤和尿失禁。

二、查体

应特别注意检查心血管系统,如有无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不同体位的血压、脉搏有无异常,颈部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和异常杂音等。

三、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1. 颈动脉窦刺激和颈动脉压迫试验。检查者先以拇指按摩患者单侧颈动脉窦,左右交替进行,需要时可同时按摩双侧颈动脉窦,每次按摩时间为30秒,如有阳性反应立即停止按摩,如为阴性反应,即以拇指用力压迫患者颈动脉,左右交替进行,一般压迫持续时间为30秒。如有阳性反应者一般在10-30秒即可出现异常。在作以上试验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监测血压,心电图和脑电图,一旦发现异常,即应终止颈动脉按摩或压迫。作本检查就在具有抢救设备和药物的条件下进行,以防不测。
  2. 双眼还需压迫法:检查者以拇指和食指压迫患者双眼球,阳性者在10~15秒时可出现昏厥。体弱,高度近视和严重心脏病者禁用。
  3. 吹张法:患者平卧或坐位,常规心电图及/或脑电图检查后,嘱患者深吸气后紧闭口鼻,立即屏气,亦可使劲排气,15秒钟后再作心电图及/或脑电图复查,出现各种心律紊乱或脑电波为阳性。部分患者可出现昏厥或抽搐。上述试验阳性者有助诊断,但阴性者不能除外昏厥。

疾病鉴别

一、失神发作(癫痫小发作)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短暂意识障碍,突然失神,持物落地,无明显诱因和先兆,一般不倒地和无发作后的乏力感,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猝倒症

主要表现为-种突发的-过性全身肌张力降低,软瘫倒地,不伴有眼黑,意识障碍和出冷汗等,常在大笑时发病,病发后亦无任何不适。

三、眩晕

主要表现为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因站立不隐常就地卧倒,伴有恶心,呕吐和眼震,一般无意识障碍,一次持续数十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逐渐好转。

四、休克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脉细弱,出冷汗,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到,早期意识清楚为其特点。

疾病治疗

昏厥发作能迅速好转,便可因突然倒地而致外伤,故重点在于病因治疗和预防发作。

(一)昏厥发作时的处理。使病人立即低头平卧位,解开衣领和裤带,片刻后常可自行清醒。如意识恢复较慢,血压过低,心动过缓者可试行针刺人中诸穴,一次肌注苯钾酸钠咖啡因0.25克或阿托品0.5毫克。必要时吸氧等。如仍属无效时,应注意排除其它各类严重器质性昏厥的可能性。

(二)病因治疗。如病因已查明,应尽早进行病因治疗,这是根治昏厥的最有效措施,如有明确诱因者尽量避免之。

中医药治

昏厥,卒然仆倒,四肢厥冷,昏蒙不知人事的证候。视病因的不同,患者可经短暂而自行复苏,也可持续而昏迷不醒。包括今称的“一时性昏晕”和“昏迷”两症,前者见于“郁冒”各种“厥证”和中暑等,后者见于中风,“实厥”等。n

(1)肝阳上亢:昏厥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浊中阻:昏厥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血内阻:昏厥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肾精不足:昏厥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气血亏虚:昏厥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针刺治疗:主穴:风池(双)、百会、印堂、合谷(双)、人中、安眠(双)、太冲。配穴:恶心伴呕吐者,加内关、神门、足三里;耳鸣加翳风、听宫、率谷、中渚。

急救措施

发生昏厥,不要惊慌,应先让病人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和安静。针刺人中、内关穴,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

疾病预防

1.病人昏厥发作跌倒时,应让其平卧迅速解开衣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应吸痰以免痰液阻塞气道,不利当患者开始清醒时不要急于坐起更不要站起应再平卧几分钟然后徐徐坐起,以免昏厥再发。

2.因本证发作之前常有先兆,当有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嘱,其平卧以免跌倒受伤对于平素体质虚弱病后或老年气血亏虚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站立过,久在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不可过急以免诱发昏厥。

3.应注意戒郁怒节忧思避免情志相激而致病。

4.体胖湿盛痰多之人饮食宜清淡戒烟酒。

5.偶然发病者,苏醒后要注意调理,避免再发;经常反复发作者要找出病因予以积极治疗。

参考资料

昏厥-中医术语·医学教育网

昏厥的急救·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