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丁甘如

丁甘如

一名共产党员,少将

丁甘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先后担任作战科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长、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等职务。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1995年3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中文名

丁甘如

别名

棠蕃

国籍

福建省上杭县

毕业院校

抗日军政大学

性别

出生年月

1917年

去世年月

1995年3月29日

职业

军人

政党

中国共产党

简介

丁甘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司令部作战科测绘员。1934年年进入红五军团随营学校学习。后任红12军第102团团部勤务员,福建军区司令部测绘科测绘员,红12军第34师师部测绘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团部测绘员,红30军第91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一大队八区队区队长、校务部队列人事股股长,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参谋。1940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军委作战局作战科副科长、情报科科长、情报处副处长。1944年负责同美国军事观察组的军情组联系,交换有关日本陆空军的军事情报。

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干部大队大队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副参谋长、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兼沈阳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1950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参加了所有战役的实施。1956年出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离任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战史研究部副部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司令部顾问。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3月29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功勋

丁甘如
丁甘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02团团部勤务员,福建军区司令部测绘科测绘员。1934年进入红5军团随营学校学习。后任红5军团39团司令部测绘员,红31军第91师司令部测绘员,援西军作战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刘伯承看他还是个“红小鬼”,关照他拽着刘伯承坐骑的尾巴过了江。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一大队第八队区队长、校务部队列科人事股股长,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参谋。1940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作战科副科长、教育局参谋、作战局情报科科长、情报处副处长。

1944年,美国军事观察组到延安,丁甘如和王政柱负责同美国军事观察组的军情组联系,交换有关日本陆空军的军事情报。丁甘如根据前方各地区的报告,整理出日军的动、静态情况,包括作战行动、部队调动、战斗序列和部署,以口头方式向美国军事观察组军情组负责人通报。观察组组长包瑞德评价说:“他们在全部情报专家中是最真诚的,对于有关日军的情况掌握得最迅速。我们所希望的,他们都有,甚至比我们希望的更多。”丁甘如回忆说:美军重视情报来源和根据,对情报质量要求严,有周密的监察方法,工作方法比较科学。

解放战争时期,丁甘如任赴东北干部大队大队长,路经张家口时,聂荣臻想把他留下来,丁甘如谢绝了。到东北后,林彪找他谈话,要他留在指挥机关,他坚决要求下一线作战部队,遂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副参谋长、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兼沈阳卫戍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

1950年10月10日,彭德怀召见丁甘如,问:“丁甘如同志,跟我到前线打仗去好不好?”丁甘如大喜,次日即率领180多人的前方指挥所到达安东。丁甘如向彭德怀建议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同意以13兵团机关和志愿军前方指挥所合并,成立志愿军领导机关,丁甘如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办公室主任。

丁甘如参加了所有战役的实施。我军543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国少将中,只有4人参加了所有战役的实施。他能参善谋,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和辅助决策作用。

1952年,苏联派出有3名中将、4名少将组成的情报组,到朝鲜了解第4次战役情况,丁甘如向他们介绍了情况。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6年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武官。离任回国后,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副部长、战史研究部副部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1961年晋升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诗选

丁甘如
丁甘如

过雪山草地

一九八六年

万苦艰辛出重围,

又入雪山荒原地;

饥腹奇寒旦可忍,

难碍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

经得狂风暴雨侵;

饥寒交迫不挂齿,

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

会师陕甘挫追敌。

日寇深入民族危,

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一九八六年

三过草地苦难熬,

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

别前鞠躬泪含眸。

忆长征

丁甘如
丁甘如

丁甘如回忆长征时说:从爬雪山开始,情况就日趋恶化。藏民不断进行骚扰。国民党的宣传更加剧了少数民族和红军之间心理上的隔阂。5军团看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穷困的人。有钱人和地主早已跑掉了。如果一个红军战士掉队,少数民族的人就立刻把他抓来剥光他的衣服,让他活活冻死。5军团有买粮食的钱,但当地没有人卖粮,也没有粮可卖。我们只能吃剩下来的一点东西。有时可找到一头猪,我们总是设法用钱买下来。可是这种情况太少了,因为这一带全都被搜光了。我们只好吃前面的同志们丢下的猪皮。”

和刘伯承将军一起,刘伯承骑一匹艺白马过江。跟在他后边的有二十多个“红小鬼”。是他在长征途中办起来的参谋训练班。为了培养参谋人才,加强百令部建设,他把这些粗通文墨的青年组织起来,每天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给他们上一两个小时的课。一个叫丁甘如的“红小鬼”,个头矮小,刘伯承关切地说:“来,小鬼,拽着马尾巴,别让江水冲跑了。”他看到牺牲的战士,丢弃的机器,满江漂流的文件、钞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长征中,年方二十岁的丁甘如随后卫部队五军团翻过雪山。他们到得最晚。他说:“翻山前做了许多政治工作。”他指的是各部队的政委告诉战士爬山前要把衣服松开,以便于呼吸,走路要慢,但绝对不能停。他说:“我们好象成了一群马上要被人领进公园的小学生。”爬到山顶后,下达的命令是:“坐下来往下滑。”他们照办了,但有些同志掉下山去,再也见不着了。

丁甘如回忆说,“我们只能吃剩下来的一点东西。有时可找到一头猪,我们总是设法用钱买下来。可是这种情况太少了,因为这一带全都被搜光了。我们只好吃前面的同志们丢下的猪皮。”

他说,为了生存,红军被迫违犯自己的纪律。他们捣碎了寺庙里的泥菩萨,因为在这些偶像里装满了善男信女多年来贡奉的粮食,他们把麦粒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这是些多年陈粮,吃起来味同嚼蜡,”他说,“但它毕竟是粮食。”

在后卫部队前面的红军指挥部的人们患了可怕的腹泻和痢疾。粗糙的整颗的谷粒和麦粒通过肠道排泄出来时带着血污。面临着饥饿威胁的后卫部队,挑拣着这些谷粒,就象麻雀从马粪中拣燕麦粒一样,他们把谷粒洗净煮沸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丁甘如说:“草地是对我们最艰苦的考验。”

参考资料

丁甘如纪念馆·netor纪念

闽西籍开国少将—— 丁甘如·龙岩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