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河南省国家一级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

中文名

洛阳博物馆

外文名

Luoyang Museum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

占地面积

旅游景点

开放时间

全年,周一:不开放;周二至周日:09:00-16:30;中国法定节假日:09:00-16:30

门票价格

免费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河南省洛阳市

建议游玩时长

3-4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馆馆藏精品

饕餮铜鼎,东汉石辟邪等

展出文物

1.1万余件

博物馆级别

国家一级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58年5月,洛阳博物馆始建,原址位于洛阳洛南关林。是新中国成立后,地市级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当时由于财政紧张,暂定关林庙为馆址,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博物馆合署办公,编制14人,关林庙的大殿和厢房辟为展厅。

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博物馆工作受到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破四旧”狂飙,内部之争,博物馆正常工作基本陷于停顿。

1969年,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农村接受再教育,解放军某部接管关林庙。博物馆人员返回后,暂住西关,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1972年,博物馆借王城公园的一座简易花棚,举办《文化大革命时期洛阳出土文物展》,这个花棚也成了洛阳博物馆的第二个临时馆址。

1972年,漂泊不定的状况有了转机。洛阳市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批准建设博物馆新展楼。展楼由洛阳市设计院李传泽设计,分期施工建设。

1974年5月,展楼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洛阳博物馆自1958年成立,经历八年庙内展,三年棚内展,终于有了展览楼,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973年,洛阳博物馆迁至市区中州路,博物馆陈列大楼是一座琉璃瓦装嵌的民族形式建筑。

1974年5月1日正式开馆。

1974年10月,馆址落成迁此。占地积35亩,展览大楼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3141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55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近40万件,可供陈列展览文物约3.5万件。

1975年,洛阳博物馆负责白马寺的修复,对外开放。白马寺成为博物馆的下属股级单位。

2007年底,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新馆建筑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于2009年2月建成。

2008年5月,洛阳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2009年4月,举办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

2009年10月,先后成功举办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国际性大型展览。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建筑布局

综述

洛阳博物馆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主体建筑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以非对称的空间结构为支撑,借鉴园林手法在方形流线的转折位置设置庭院和采光天井,使空间布局达成动态的均衡。

外部建构了大尺度的起伏地形,内部则通过建构相对应的一系列空间的连接来暗示“虚空”的概念主题,并通过屋面开放的13个遗址考古场景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了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的厚重内涵,将场地特质与建筑概念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在都城文化、遗址文化、河洛文化、园林文化、地理形胜等五个方面中表现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

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

洛阳博物馆设计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吸收了园林布局手法,结合展览流向设置了不同位置、大小、特色的内庭园和采光天井,使游人在参观中始终保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天枢观光塔

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观光塔顶部雕塑4条站立的龙高9.5米,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龙和“火珠”均为铜制品。

天枢,是武则天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乃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长寿三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黜唐颂周。开元初被唐玄宗销毁。

洛阳博物馆前的天枢为意向性设计,并非原址重建。天枢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轴线端门以南靠近洛河北岸,经过一千多年由于洛河摆动天枢遗址已不复存在。

博物馆顶

洛阳博物馆屋顶按功能划分为13个部分,象征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屋顶连绵起伏,再现了洛阳历史上作为都城的恢宏气象。屋顶设置不规则的采光孔,同时屋顶的拓扑组合,抽象地表现了河图洛书的意象。并在博物馆南面设计了以“河图洛书”为主题的绿化广场。

博物附楼

附楼的形体处理采用地景手法,解决了主体与陪衬的形体关系,形象地再现了洛阳城市选址背负邙山、南望伊阙的地理特征。

展厅

基本陈列

洛阳博物馆设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

河洛文明展

洛阳博物馆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是我馆建馆以来举办最具代表性的陈列。展出面积5千多平方米。藏品涵盖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器等诸多门类。从时期上,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陈列以洛阳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本,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史迹、重要历史人物、科技发明,等等。全面展示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是中国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陈列精品。

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

唐三彩馆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两京地区的多彩低温釉陶器,20世纪初最早在洛阳邙山的唐墓中发现,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而得名。唐三彩是唐代陶工在汉魏单彩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创烧的多彩釉陶新品系,呈现出的是一种瑰丽多姿、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在唐代陶瓷发展中独树一帜。洛阳唐三彩以高岭土为原料,胎质洁白细腻、器类丰富、造型优美、釉色艳丽,代表了中国多彩釉陶的发展高峰。洛阳唐三彩主要发现于隋唐洛阳城的四周,时代多属武则天至玄宗的盛唐时期,主要作为陪葬明器使用。这些唐三彩包罗万象,绚丽斑斓,从不同维度再现了唐代东都洛阳地区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社会生活图景,体现的是一种昂扬进取、开放多元的盛唐气象。

珍宝馆

洛阳,负山抱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王者之里。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兹建都,赓续1500余载。文道昌盛,物华天宝,地上地下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宝藏。这些珍若拱璧的艺术品,凝聚着古老东方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承载着丰富多姿的历史记忆,折射着千年帝都的荣光与辉煌。为展示瑰宝风采,我们从洛阳庋藏的数十万件文物中撷取一批珍品,举办《洛阳文物珍宝展》,希望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聆听到华夏文明演进的千古足音。

珍宝馆
珍宝馆

宫廷文物馆

系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博物馆。这批文物原藏故宫慈宁宫大佛堂,多为清代全国各地进贡之品。从种类上看,可分两大类:以宫廷佛教器物为大宗,有各类质地的佛造像及佛龛、法器、供器和礼佛用具等。以宫廷生活用具为辅,有宫廷生活家具、装饰用的插屏、挂屏、字画、瓷器等;从质地上看,有金、银、铜、玉、螺钿、琉璃、象牙、陶瓷、漆木等;从工艺技法上看,有佛教人物、道教人物、山水、花鸟、神话传说等。展览分为三世佛和众佛、一代藏传佛教宗师--宗喀巴、禅祖达摩和众佛、宫廷家具及家居装饰四个部分,展出文物造型多样、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为宫廷佛教和生活用具中的精品。

汉唐陶俑馆

陶俑用作古代陪葬的冥器,是为了使死者在冥世继续过着和生前在人间一样的生活。这种以偶人送死的风俗源于盛极一时的人殉葬俗。人殉葬俗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到了商代人殉之风更加盛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转型,用人殉葬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以法令的形式得以禁止。然而与人殉制度相应的“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却根深蒂固,人们极力寻求殉人的替代品,于是俑器的使用逐步推广开来,以俑随葬逐渐成为了一种制度。这里展出的200余件洛阳汉-唐陶俑,集中地向人们展示了这一时期汉俑的古拙质朴、晋俑的拘谨呆板、北魏陶俑的秀骨清像、唐俑的高贵华丽,不仅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

书画馆

洛阳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以宋、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藏品涉及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张宏,清代的王铎、赵之谦、查士标、恽寿平、康有为、吴昌硕、任伯年、翁同龢、何绍基等,近现代的齐白石、溥儒、于右任、郭沫若等。他们学养深厚、笔墨精湛,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石刻馆

洛阳石刻造像时代从东汉、北魏,迄唐宋明清而不辍。造像题材有石刻雕像、佛教造像、造像碑、装饰纹样和神话故事等。造像多用青石、汉白玉石和砂岩石雕凿,突出表现人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或神态夸张,或清奇丰腴,或线条遒劲,或灵巧狞悍。虽风格各异,但比例协调,气韵生动,写意传神。此展览分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及其它石刻三个单元。

临时展览

洛阳博物馆坚持举办灵活多样的临时展览,不断为公众提供新的文化产品。先后引入具有异域风情的《秦汉——罗马文明展》《风格挪威画展》《非洲文物艺术展》及自主策划《丝路起点——丝绸之路与洛阳》《运河中枢——大运河与洛阳》等等大型临时文物展览,丰富展览内容,使观众到博物馆参观能够常看常新。

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
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

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是洛阳博物馆2019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引进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大型文物展。展览展品年代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纪,涵盖了陆上丝绸之路从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到印度的主要古代珍贵文物近200件(组),包括石刻、玻璃器、饰品、织物、青铜器、陶器、金银器以及平山郁夫先生的绘画作品等,展现了丝绸之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产生的重要历史性影响。

谁调清管度新声——丝路之路音乐文物展:展览由洛阳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7家单位联合主办,集合六省区多家文博单位的音乐文物精华,共展出陶、石、骨、青铜等材质类音乐文物300余件。展览通过“华夏与西域”、“凿空与涌流”、“百川归海”、“天乐妙响”四个部分,全方位地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从新石器时代至唐代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与演变。

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文物特展:展览是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主办,洛阳博物馆承办的大型文物展览。展览以“芳菲独秀”“嘉瑞呈祥”“鸟语花香”“写真传神”“淡雅清新”“富丽秾艳”“华章焕彩”7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藏各类牡丹题材文物,让故宫牡丹题材精品文物与满城盛放的洛阳牡丹交相辉映。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与华夏文明的交融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与华夏文明的交融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与华夏文明的交融:洛阳、大同与呼伦贝尔是拓跋鲜卑民族文化遗产最为集中、丰富的地区,是三地最具特色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融合之路——拓跋鲜卑与华夏文明的交融》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历时两年多时间共同策划的大型原创展览。展览通过展示嘎仙洞、呼伦湖、盛乐、平城和洛阳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物,以“肇源兴安森林之子”、“南迁大泽游骋草原”、“盛乐建都北魏立国”、“百年平城北方霸业”、“迁都洛阳走向融合”5个部分,重塑和再现拓跋鲜卑民族起源、发展、壮大,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

特产展厅

洛阳博物馆正门前东西两侧的一层附属建筑为牡丹花都特产展厅,面积约3600平米,主要汇集了河南省内尤其洛阳的知名特色食品、牡丹食品及农副产品。

河洛之光数字馆

河洛之光数字馆
河洛之光数字馆

该数字馆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借助VR技术、幻影投像、AI换脸、多媒体互动等数字技术,打造出国宝之光、智慧之光、礼乐之光、四季更迭、开拓之光等八大主题区域,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洛阳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馆藏文物

综述

洛阳博物馆集中收藏有洛阳地区出土的上自史前,下迄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汉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数量较大,种类丰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国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

重要藏品

展出时期

主要展品

史前时期

主要展出文物当属陶火种器,这是古人用来贮存火种的器具,为中国史前考古首见。

夏商周时期

主要展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陶器、玉器文物等,著名的有子申父己铜鼎、越王鼫与铜矛、哀成叔铜鼎等。

汉魏时期

主要展出西汉至北魏等时期的陶器、铜镜、玉饰等,最令人瞩目的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

隋唐时期

主要展出隋唐时期的文物,有唐三彩及各种铜镜、金银器、镇墓兽等。

五代北宋时期

主要展出五代北宋时期的瓷器、石像等,其中泗州大圣石像为该时期

精品。

馆藏精品

名称

信息

子申父己”铜鼎

商代,1958年出土于洛阳伊川县。因铜鼎内壁有“子申父己”四字铭文而得名。“子”是商代王族姓氏,据文献记载,商王族多以天干命名,也就是说,这是“申”为他的父辈“己”所制作的一件青铜鼎。

兽面纹铜方鼎

西周,高36厘米,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

叔牝方彝

西周,高32.6厘米,1960年洛阳郊区小李村出土。

三轮铜鸠车

西晋(公元265-公元317年)

错金银铜鼎

战国,高16.5厘米,1979年洛阳市西工区地下窖藏出土。

镂空双凤纹盖铜熏炉

西晋(公元265-公元317年),洛阳解放军外院西晋墓出土。

鎏金铜龙首柄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偃师寇店乡西朱村出土。

“王作”铜鼎

春秋,高40厘米,2002年洛阳市西工区第27中春秋墓出土。

石辟邪

东汉,高190长297,宽90厘米,1992年12月孟津油坊村出土。

石虎

北魏(公元493~534年),1980年洛阳邙山出土,高106厘米,蹲踞状,圆睁双目,须作三缕,弯曲下垂,腹下未镂空,尾巴浮雕在臀部。为北魏孝庄帝静陵石刻。

银鎏金宗喀巴像

清代,尺寸:高74.1厘米,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移交。

鎏金铜观音

时代,清代;尺寸:高90厘米;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移交。

泥塑人面像

时代,北魏;尺寸:残高25厘米;出土时间地点:1980年洛阳偃师永宁寺塔基出土。

白玉杯

时代:曹魏;尺寸:高11.5厘米;出土时间地点: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

透雕龙凤纹玉佩饰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洛阳机瓦厂汉墓出土。

文化活动

合作交流

洛阳博物馆坚持走出去的办馆宗旨,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立或合作举办了文物交流展览,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洛阳博物馆坚持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平衡发展。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做好展览接待和宣教工作的同时,加强与社会的融合互动,积极吸纳有志于博物馆教育的志愿者,建立共建单位,走入社区、学校、农村、军营,扩大博物馆的覆盖面和影响。同时,每月举办国学讲堂,传播传统文化,培育博物馆观众群,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术研究

洛阳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普及传播机构,重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学术研究成果。图书资料建设和管理受到重视。1960年,在经费困难情况下,优先购入了《四部备要》、《四部丛刊》、《二十四史》等历史文籍和《考古》、《文物》等学术刊物2000多册,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型资料室,发展到1981年,图书资料、学术期刊30000多册,成为颇具文博特色的小型图书馆。洛阳博物馆的图书室在专业图籍方面已经较完备,为业务学习、资料查备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条件。

博物馆早期创建人之一蒋若是是文博专家。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重要考古学报告《洛阳烧沟汉墓》成为指导研究北方两汉墓葬的基本参考资料。

1971年,贺官保、陈长安、蔡运章、张剑完成了《洛阳北窑西周墓》报告的初稿,1999年4月张剑等主持修改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西周考古的重要研究成果。

洛阳博物馆出版论文集主要有:《西周文明论集》、《西周青铜器研究》、《洛阳古都史》、《洛阳文化论丛》、《洛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文集》等。

王绣出版有《洛阳汉代彩画》、《牡丹雅韵―王绣牡丹绘画精品》、《中国牡丹画技法大全》、《洛阳文物精粹》等画册。

此外,发表考古发掘报告、古都史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物研究论文数百篇,配合陈列展览,出版的大型图录如《洛阳唐三彩》、《文物精粹》、《古都洛阳》、《洛阳出土铜镜》等数十部。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获得“河南省博物馆精品陈展工作奖”、“河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2月23日,被授予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

2021年10月8日,入选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拟认定名单。

2021年10月至11月的“中国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榜单”中,洛阳博物馆的“上洛新·乡土志系列展之一”位居榜单第四名。

2021年11月,荣获“洛阳市红领巾校外活动基地”荣誉称号。

2022年1月,入选“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2年4月8日,“中博热搜榜”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发布,洛阳博物馆位列第11名。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蒋若是,洛阳博物馆早期创建人之一。对洛阳市的田野考古、文物管理和博物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绣,(自2012年至2016年)。

李文初,现任。

单位性质

洛阳博物馆是国有性质,洛阳市文物局直属单位。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与洛宜公路交叉口向南900米路西。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09:00-16:30,每周一休馆维护(牡丹花会与法定节假日除外)。

票价

免费。

交通

洛阳火车站乘坐77路公交车至“洛阳博物馆”站下。

参考资料

透雕龙凤纹玉佩饰·洛阳博物馆官网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

直属单位 - 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官网

喜讯 | 洛阳博物馆荣获“洛阳市红领巾校外活动基地”荣誉称号 - 工作动态 - 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官网

博雅事业 创新未来--洛阳博物馆五十年·洛阳博物馆

洛阳6家单位入选第二批“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洛阳网

交通地图·洛阳博物馆官网

博物馆观光塔“天枢”顶部雕塑安装完毕·洛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