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卢秉枢

卢秉枢

前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

卢秉枢(1902—1942),男,字玉衡,革命烈士。“菊花台九烈士”之一,前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后,卢秉枢被日军所拘,威武不屈,同年4月17日,卢秉枢被日军杀害。

出生地

江苏东台

中文名

卢秉枢

出生年月

1902年

性别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去世年月

1942年

职业

国民政府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

毕业院校

南通医学院

人物简介

卢秉枢(1912-1942)江苏东台人。南通医学院学士,曾任江苏省政府保卫会总务主任,铁道部正太路局秘书。1934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殉职时年仅30岁,遗有妻邱天佑,子卢正阳,女卢美纯。

卢秉枢故居
卢秉枢故居

其父卢少芗,晚清秀才,主编过《东台县志》。卢秉枢自幼聪明好学,努力上进,毕业于张謇创办的南通中医专科学校,在上海远东医院当过医生。他与戈公振交往甚密。在戈的《时报》馆做过特约记者,并主办过《老百姓》、《漫画》等进步刊物。1934年秋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领事馆主事。

在菲期间,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坚守岗位,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爆发,身处海外的卢秉框和使馆人员,向爱国华侨募捐,支持国内抗战。并将其中一笔捐款交德国友人王安娜,辗转送到延安和八路军后方办事处。

人物生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东南亚各国。1941年12月8日,200多架日机在马尼拉上空频繁袭炸,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混乱。卢秉枢和使馆全体人员通宵达旦地忙碌着。他们—边同海外各侨团和华侨抗战后援会联系,研究应变之策; —边协助有关文化教育界人士疏散;同时焚毁了大量机密文件以及一批在美国印成待运国内的巨额币钞。12月底,菲律宾局势日益紧张,处于极度恐惧中的马尼拉居民纷纷扶老携幼向安帝波罗大山区逃亡。

卢秉枢夫人邱天佑是华侨富商之女,其弟邱宗海亦是爱国华商。在日军在马尼拉登陆的前一天,卢秉枢的内弟邱宗海亲自驾卡车到卢的住所,动员姐夫、姐姐及孩子们上车,去安帝波罗大山区避难,以防不测。但被卢秉枢谢绝。他说:“身任主事之职,肩负国家护侨使命,岂有苟且偷安之理。”并手书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示坚守岗位的决心。

邱宗海无法说服姐夫,只得劝姐姐同往,然而邱天佑在丈夫的感召下,也决心与夫君同生死共患难,誓不离去。邱宗海只好带着孩子们挥泪而去。晚上,已安顿在大山区的邱家心系卢秉枢夫妇的安危,10时许,邱宗海又一次驱车重返卢秉枢的住处,告知菲律宾当局已决定午夜炸毁所有通往大山区的桥梁,以切断日军通道,形势十分危急,恳求卢秉枢夫妇立即随他去大山区避难,仍然遭到卢秉枢的拒绝。

卢秉枢以身任中国驻外使节,负有保护侨胞的神圣使命,岂可苟且偷生而婉谢,并手书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示坚守岗位的决心。此前,美军驻菲律宾统帅麦克阿瑟撤离时,也劝卢秉枢等8位使节一道走,还在专机上预留座位,也被卢秉枢等人谢绝。

1941年12月15日,日军开始在菲律宾登陆,1942年1月2日凌晨,马尼拉沦陷。次日,日军就将矛头指向中国领事馆。他们宣布:日本不承认重庆政府(国民党政府),所以也不承认其驻菲领事官员外交官身份。

并强令中国领事馆人员集中居住。日军宪兵司令太田还借口中国驻马尼拉使馆曾募捐给重庆国民党政府1200万元菲币为由,要挟卢秉枢他们在两天内也捐款2400万元菲币作为日军军费。卢秉枢以“数目之大,无法筹集”为由,加以拒绝。太田接到中国领事馆答复后,公然践踏国际法,将使馆人员监禁。在狱中,日军施以种种酷刑,始终不能使他们屈服。太田恼羞成怒,顿生杀机。于是,一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在刽子手太田的策划下上演了。

4月17日,丧心病狂的太田公然践踏国际公法,下令秘密杀害中国领事馆人员。日军将遍体鳞伤的卢秉枢等8位中国领事馆人员押赴华侨义山(公墓)东南方洼地内,排在事先挖好的土坑边。他们一个个双眼被蒙住,双手被捆。但他们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日军头目下令开枪,在一阵罪恶的枪声中,英勇就义。敌人恐其不死,又用刺刀在他们身上乱刺乱戳。其中,卢秉枢烈士年仅40岁,是8人中量年轻的一位。

人物历程

学医

一篇论文打动中医学校

1902年5月9日,卢秉枢出生,他的父亲希望他“匡扶乱世,解民倒悬”。但靠家里十几亩田地的租金,难以支撑卢秉枢的求学之路。卢秉枢不得不数次中断自己的学业,然后又重新开始,12岁时,卢秉枢开始学医。1917年,他来到南

通中医专门学校(南通医学院前身)报考,以一篇《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命题的论文被破格录取,他第一次走了出去。在校期间,卢秉枢已经崭露头角。据记载,他为人正直,崇尚民族气节,而且博闻强志,文思敏捷,常撰写时评短论抨击时弊,老师们称誉其文“微言大义”。

从文

追随戈公振做记者

卢秉枢在家乡之外,风生水起。1920年,18岁的卢秉枢从南通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同时自己挂牌出诊,医病救人。还经常回家,邻里家谁有了病,他就上门看病。

不过,卢秉枢显然不甘于寂寞。1922年,他来到上海,找到表兄戈公振。当时,戈公振已经是上海滩小有名气的新闻记者,创办了《图画时报》,他帮助卢秉枢找到了一份校对的工作,这位20岁的年轻人靠着行医和做校对工作,在上海滩扎下了根。再后来,卢秉枢成了一名特约记者,换个视角,打量这个世界。

入政

意气风发,前往马尼拉

然而,国民政府的腐败,外交的软弱,百姓生活的极度贫困,打碎了卢秉枢从文救国的理想。“与其撰文作些无关痛痒的呻吟,不如打入国家机器内部寻求济世的舟楫,用自己点滴的工作拯救人、抚慰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人、带动人。”带着这样的决心,他弃文从政,于1930年初接受国民政府的聘请,相继担任了正太路局秘书、江苏省政府保卫委员会总务科长。

1934年初,卢秉枢被国民政府破格擢升为驻菲律宾马尼拉中国领事馆主事,随后,卢秉枢踏上了前往马尼拉的轮船,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一去,就是永别。

抗敌

烧掉纸币,不落日寇之手

1938年,神州处处烽火,南洋也风声鹤唳,国民政府驻马尼拉领事馆的总领事换成了1937年刚刚到任的杨光泩,馆里的人们疯狂地打听着国内的消息,每一封信都让他们提心吊胆。战火尚未烧到这个太平洋上的岛国,但外交官们已经开始努力为民族做点事——他们组织了华侨与领事馆人员为国内捐款,在三个月内向国内捐献1200万菲币,这笔钱除了支援当时的正面战场,也有很大一部分被辗转送达延安。

而在杨光泩的支持下,曾经做过记者的卢秉枢在马尼拉创办了《华侨抗日时报》,及时通报国内抗战形势,痛陈日寇罪行,积极动员菲律宾华侨行动起来抗击日寇。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随后,开始攻打菲律宾。卢秉枢作为领事馆的主事,在杨光泩总领事的带领下,开始安排文教人员撤离,指挥烧毁各种爱国捐款名册、账单等重要文件。

当时,国民政府在美国印制的大宗纸币,在运回国内的途中滞留在马尼拉海关。几位外交官发现,如果硬是把纸币运回国内,就会影响侨民疏散,而如果让纸币长期滞留在海关,就会落入日寇之手。“这笔钱必须烧掉。”在杨光泩的带领下,卢秉枢等其他几位一起,举起了火把。

就义

妻儿收到两件血衣其实,卢秉枢是有机会在被捕前离开的。战争爆发后,菲律宾气氛紧张,卢秉枢把妻子邱天佑与年幼的孩子卢美纯、卢正阳送回了娘家,在送给妻子的日记扉页上,卢秉枢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诗句。1942年1月15日,已经藏身山中的邱天佑两次央求弟弟邱宗海驾车到卢秉枢住所接他离开,但都被卢秉枢拒绝。1942年,跟七位同事一起,卢秉枢失去了自由,被日军拘押。1942年5月,日军突然来到邱天佑带着孩子们生活的寓所,送来两件血衣。

人物纪念

卢秉枢故居

卢秉枢故居座落在东台市粱垛镇西街公馆巷内的卢秉枢故居,经过整修已经对外开放,供人瞻仰。这是一处并不起眼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分正厅3间,东厢4间,西厢及套房7间。保存较好,现为东台市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和热心人士,近几年还从全国各地及亲朋故旧处收集了烈士的一些遗物、照片等陈列在故居内,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卢秉枢纪念馆

上个世纪80年代,卢美纯回到国内,她从菲律宾收集了父亲的一些遗物,想要在东台梁垛,父亲出生的院落,来为这位英雄留下具体的纪念。

卢崇焘也一直在为卢秉枢纪念馆的建成努力——他是卢象尊最小的儿子,与早早离家的叔叔素未谋面,但1987年,来到南京参加关于菊花台九烈士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公祭之后,这位东台市第三医院的医生、东台市政协委员开始不遗余力地为建立卢秉枢纪念馆奔走呼吁。

卢崇焘搜集了大量的卢秉枢的遗物和文字资料,上个世纪末,梁垛镇政府也同意归还卢家的祖屋。2003年,卢秉枢烈士纪念馆修缮完成了,卢美纯同卢崇焘收集来的遗物、书籍、报纸,填满了这个正屋三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的院落。

纪念馆,不大的院落,干净整洁,中堂一进门的位置,悬挂着一张卢秉枢烈士二十多岁时的照片,照片中卢秉枢英气逼人,而满屋的照片与文件,向每一个来观瞻英雄的人,诉说着一段不可以被遗忘的历史。

参考资料

卢秉枢·楚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