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通臂拳

通臂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

通臂拳自古以河北为中心流传下来,属猴拳类。所谓猴拳,望文生义,即仿效猿猴动作而成的拳法。中国自古便有仿效猿猴的拳法和器械练法的门派。早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猴拳便已列入“古今名家”之一。据说战国时代叫白猿的人所创,以后由王道、李义和韩成等人流传至今,但此说不确,细节未明。通话发音相同,两拳的技术内容也几乎相同。再从通背拳有时被称为白猿拳为通背猿拳这点来看,也可以据以断定两种拳法是完全相同的拳法。

中文名

通臂拳

遗产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别称

通背拳、通备拳

流传区域

重庆市、成都市、攀枝花市

类别

长拳

介绍

通臂拳亦称通背拳、通备拳、属长拳类。

明末学者黄宗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就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之语。其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此拳在明代就已经流行。

相关信息

成型于春秋的战国,以白猿祖师(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为历史依据。司徒年轻时人称白猿道人,在峨眉山授徒甚众)。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逐渐形成了"通臂换后"、"白猿通臂"等拳套。

通臂拳在清末道光年间,由浙江人祁信作了进一步发展,流传于河北、京津、及辽东一带。祁信之子祁太昌将"通臂猿猴"改为"六合通臂"。祁家父子被人们称为大祁、小祁,又叫"老祁、小祁"。现在流传的通臂大体分两支:

其一,祁信---陈庆---王占春---张策;

其二,祁太昌---许天和---修剑痴(张策和修剑痴都是近代通臂拳名家)。

其三,抗战期间,因战乱入川和迁往重庆的中央国术馆名拳师,将我省通臂拳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王树田老师传授的"六合通臂拳"。

其四,四川流行的通臂拳,还有修剑痴(河北固安人)这支。其递代传人于六十年代中期,为支援渡口建设入川,秉承师业,传通臂拳于川内。

流传区域主要为重庆市、成都市、攀枝花市等地。

参考资料

专访通臂拳第六代传人—朱建民·半岛网新闻

打法独特实战威力超强 千年通臂拳喜迎振兴契机·中国武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