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白塔镇

白塔镇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辖镇

白塔镇位于仙居县中部,在仙居县城在西边,距仙居县城关20公里,清朝为十四都管辖,十四都辖五庄:白塔村、后应村、里仁村、路交田村、吕桥头村,共五村。现白塔镇政府驻白塔镇。辖66个行政村。白塔镇又分上街和下街。

中文名

白塔镇

所属国

中国

所属市

台州市

人口

4.1万

有关介绍

地名来源

白塔镇的镇名有个传说,据说从前有几家富户集资镇的东头。建了一座条石砌成的石塔,远远看去,灰白色的塔身银光闪闪,故称为白塔。现塔不存在。

简况

在浙江省仙居县中部。面积11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近年来,随着穿镇而过的台金高速开通和诸永高速即将完工,交通更便捷,白塔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在缩短。作为仙居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块,针对自身实际,白塔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相关产业,加快生态旅游休闲重镇建设。同时,科学合理发展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实现全镇三大产业齐头并进,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综合经济示范镇、省级文明镇等殊荣。

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1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现已列为全省重大旅游服务业项目。神仙居度假区规划总面积为10.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共分五大功能区块:游客服务中心区、高迁古村展示区、山谷风光区、田园观光区和体育公园区。度假区南靠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邻白塔镇集镇。度假区总投资概算近35亿元,招商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9.56亿元。项目实施后,可为每年数百万游客提供配套服务,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镇共有宾馆饭店12家,床位650床,餐位1800个,休闲场所15处。神仙居景区也被评为省文明景区。2008年,全镇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1500余万元。

农业与旅游业互动

秋冬之际,走进白塔镇,远望油岭,2000亩红枫,分外醉人。这是该镇农业与旅游互动,开发的一个新景观。

春季,神仙居、景星岩景区附近大片油菜花,岙里港的桃花,同样会使你留连忘返。

夏季的向日葵、高粱,则给人另一种感受。

冬季的油茶花,亦能令人陶醉。

这些围绕旅游开发的农业景观,吸引大批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

春夏秋冬四季,都开发出美丽的农业观光景点。这是白塔镇在产业发展中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旅游业发展农业的一大特色,在神仙居、景星岩两大景区附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建设农业景观带。连续举办了两届浙江省油菜花节,近万亩油菜每年不仅吸引了20多万游客前来观赏,而且为油菜的种植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镇今年还首期成功种植了900亩油茶,一亩油茶将近1000元的收入,也让种植户们的心里暗暗乐了起来。以往每年景区的旺季、淡季游客量差别明显。围绕景区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吸引游客的农业观光景点,这不仅让景区全年呈现旺势,而且能促进农户增收,并带动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白塔镇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抓粮食生产,形成5000亩的优质稻米示范方;抓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千亩仙居鸡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专业村正在形成,后坑村的柑橘,前王村、鱼山村、东山头村的杨梅,马坎头村、后垟村的索面、米面等特产也被远道而来的游客所青睐。做强“农”字土特产文章,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农民又从旅游得实惠,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良性互动。

工业产业

近年来,白塔镇把工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集聚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白塔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680亩。今年,白塔工业集聚区主要实施两个工程,一是已经完成的白塔三村的填方填土工程,另一工程是园区连接高速公路的一条总长3.7公里连接线,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2009年,仙居县开展大招商活动以来,共有16个项目落户在白塔工业集聚区。目前,入园企业达到23家。

风景区介绍

1、神仙居风景区

神仙居风景区神仙居位于仙居县城西约20公里的白塔镇南境。景区内原有西罨寺。据《光绪志·寺观》载,这里本是宋代雪崖禅师的卓锡之地,兴为丛刹后,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年轻时曾在此读书。明万历年间(1583)僧广正又募捐重建。因风雨侵蚀,如今已寺毁成墟,钟声不再,然其壮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则声名远播,成为目前我县游客最旺的一处旅游胜地。据统计,每年至此的游人不下数万。有的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故地重游。

从而赢得了“神仙居”、“桃源仙境”等众多赞誉。神仙居引人入胜之处,在于那里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有不类他山,异乎寻常,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的景观形态。一字蔽之:“奇”。峰奇、山奇、石奇、崖亦奇。自县城出发,迤逦西行,无论横贯北境的大雷山,还是南脉括苍山,均绵延不断,如波涛起伏。唯独白塔镇南境,神仙居周围的众山巍兀独立,险峻无比,与其它山刀切斧削般割裂开来,迥然各异,别具一格,耸然独秀。

2、景星岩景区

景星岩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仙居县城城西27千米处,总面积2730公顷,海拔742米,与神仙居景区相邻。景星岩整座山体南北长而东西狭,首尾昂起,象一艘巨型的大轮船于此停泊,两台高速观光电梯将您直送景区峰巅,鬼斧神功的奇峰峭壁,绮丽如画的翠竹秀林构成了这里的奇特景观。景星夜景中山峦重叠,明月东悬,仿佛浮于波涛之上,入住景星岩,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故人们将景星岩称谓之人间仙境。

景星岩景区不仅自然景观秀丽,同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及灿烂的历史文化宏伟的寺庙,蜿蜒的望月长廊,罕见的圆寂塔,典雅幽静的望月楼、梦月楼、奔月楼,古色古香醉月楼,别有诗意的多功能厅,风情无限颂月场,是旅游、休闲、度假、会议的最佳去处。

3、高迁古民居群

高迁古民居群位于风光秀丽的仙居县西部白塔镇,距县城19千米,拥山环水,交通便捷。古民居群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完整,逾数百年而不衰。古民居外型优美,立面简洁,构架坚固,尤以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精美的石、木雕刻闻名遐迩。这些石、木雕刻玲珑剔透,风格多样,或古拙,或匀称、或简洁,或繁复,或遒劲雄奇,或细密工整,是我国古代民居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尤以木透雕动物花卉,木浮雕人物故事让人叹为观止。

高迁古民居是吴氏一族集居地,保存有十三座明清年间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吴氏一族始于五代(梁)光禄大夫银青,史上曾涌现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杰出人才,至十七世浙东副元帅、怀远将军兼仙居县尹熟公来高迁居之。

高迁古民居至今仍有村民在其中生活起居。群内村民尚留有相当多的传统习俗,如纺纱、结带、编草鞋、捣年糕,做佛事等。人与古居相得益彰,一幅与世无争的和平景象令人羡慕不已。

“农家乐”休闲旅游近年,“农家乐”休闲旅游在仙居取得较大发展。节假日,来仙居“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仙居“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乡土民俗、村落民居等都为开“农家乐”休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有望成为仙居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亮点。

山东省淄川县白塔村

白塔镇
白塔镇

白塔镇位于博山区北郊,镇机关驻地白塔村距博山区政府所在地5公里,北与昆仑镇交界,西与域城镇接壤,东与西河镇毗邻,南与夏家庄镇相连,205国道横贯全境。还有山东省昌乐县白塔镇。

历史沿革

白塔镇
白塔镇

白塔镇是由建国前原万山、饮马、白塔、大庄等乡组成,归淄川县万福乡管辖。建国后,白塔、大庄乡归淄川县昆仑区管辖。1950年3月,淄川县昆仑区改为第四区,隶属关系不变。1956年11月万山乡、饮马乡、白塔乡合并为饮马乡。1958年8月撤销饮马乡、焦庄乡,饮马乡及原大庄乡管的大庄、小庄、梁家庄3个村共17个村划归昆仑人民公社,1962年2月原饮马乡、大庄乡所辖的17个自然村由淄川区划归博山区并成立“海眼人民公社”(以下简称海眼公社)。

1963年10月,海眼公社机关由大海眼村迁至国家村村西,1973年迁至白塔村村北。1982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1982]153号文件批准,将海眼公社更名为白塔人民公社(以下简称白塔公社)。1983年10月,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更名为白塔乡。1984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以[84]鲁政函60号文件批准,更名为“白塔镇”。

1994年4月,掩的、赵庄、簸箕掌三个村由域城镇划归白塔镇。是年6月,贯彻博发[1994]36号文件,李家乡所属小南峪、铜井、柳沟、平安峪及石门乡所属吴家宅、行者峪、下恶石坞等七个村,分别合并到白塔村、小庄村、赵庄村、国家村、小海眼村、饮马村、掩的村。

资源优势

白塔镇
白塔镇

白山地丘陵,地形东高西低,东西最大距离7.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公里塔镇境内多,总面积为38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0.3公顷。主要山脉大奎山是白塔镇与昆仑镇的界山,最高海拔481米。主要河流有孝妇河、渭杨河、石沟河、东河,境内流长14.3公里,流域面积为4.9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花生、大豆等,全镇植被面积1850公顷,覆盖率46%。全镇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42309人,其中农业人口352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76‰。

1980年总产值为1091.71万元,2000年为27.28亿元。机械、化工、建材、矿产构成白塔镇主导产业;八公里机电泵业市场、装饰材料市场、蔬菜批发市场、钢材交易中心、陶瓷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构成了白塔镇商贸流通主体;白塔工业园、万山新材料基地构成了白塔较为集中的产业群带。拥有水泵、板簧、耐火材料等一批传统产品和高纯碳酸钡、碳酸锶、高纯氧化铝等一批高科技产品。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41万元。

强镇由来

白塔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位于全市先进乡镇行列。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淄博市经济强镇、淄博市小康示范镇、淄博市六好乡镇党委、淄博市模范乡镇人民政府、淄博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淄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进单位、淄博市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创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淄博市幼儿教育示范乡镇、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教育示范乡镇、淄博市教育强镇、淄博市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淄博市科技明星乡镇、淄博市十佳卫生乡镇等,另有其它市级及博山区单项表彰27项。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47年进行土地改革,1972年粮食总产量496.48万公斤,1976年粮食总产量567.6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5万公斤。白塔镇境内多丘陵。多年来一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工作重点。1957年兴修“国家水库”一座,塘坝3个,打大口机井47眼,打深井17眼,修主干水渠1.6万余米。

1973年,在孝妇河两岸修筑河堤20公里,移土田400余亩。1996~1997年,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孝妇河的清淤,完成了对国家水库、东万山村东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水利工程完成率和使用率均达100%。1996年大力推广科学种田,全镇吨粮开发面积达到5000余亩。1997年后,以科技兴农为先导,深入开展“科技效益年”活动;1998年突出抓了农田“三灌”工程,饮马、大庄、国家等村对2500亩农田实施了“喷灌”,在全区率先通过了市区验收,全镇的水井及灌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5公斤。

“七五”期间至“八五”期间,注重特色发展,积极开发蔬菜生产基地,引进蔬菜新品种,初步建成了掩的、赵庄、因阜、国家、大海眼五个蔬菜生产专业村。1997年着力抓城郊“菜蓝子”工程,到1998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352个,种植面积达236.2公顷,年产蔬菜148.72万公斤。其中在赵庄村建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一座,总投资700余万元。2000年被淄博市评为“淄博蔬菜系统先进单位”。建成了赵庄、小店、掩的等果生产基地7800余亩,植树120万株。

1996~1997年实施了“三大工程”(即“千亩红叶”工程,“万亩园”工程,“山林公园”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绿化、美化水平。1997年开始,西阿村实施“银杏园”工程,植树5万余株。畜牧业方面扩大规模养殖,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至1997年已发展到养牛场73处,牛饲养量达300多头;养猪场24处,猪存栏量达5880头,肉蛋奶产量达234吨。1998年,白塔新建养猪场一处,引进美国新品种猪,每年出栏达300余头。1999年,北峪村投资130万元,建养鹿场一处。特种养殖开始兴起。

第二产业建国初,白塔镇仅有煤炭、石灰窑、青砖窑及少数村的几座红炉,均是私营手工业。后来,全部改为队办副业。1962年4月,成立第一个镇办企业海眼公社制修厂。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缮队(建筑队),镇村企业迅速发展。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业办公室(简称海眼工办),管理全镇的镇村工业。197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拖拉机站,1977年3月成立工业陶瓷厂,1979年7月成立博山钡盐化工厂,1984年7月成立博山酒厂(原博山饮料厂)。

1985年镇办企业发展到17家。70年代红砖生产是白塔镇村办企业的支柱企业。80年代初,水泥制品再度兴盛,西阿、小海眼、国家、白塔等村,建起了水泥制品厂,镇办企业博山水泥制管厂建成投产。90年代以后,白塔镇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截止1997年底,全镇的私营企业达到176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74家,注册资金达6500余万元,年创产值4.3亿元,利税达345万元。私营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七分之一,占全镇总税收的18%。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汽车板簧、化工、流通服务业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群。1998年成立了白塔镇个体经济协商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年开发建设了占地80亩的“白塔镇私营企业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出台了优惠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当年博山化学厂、博山外贸汽车板簧厂等率先进园建厂,投资380万元,占地25亩,翌年竣工投产。1998年全镇11项重点技术项目中,私营企业占4个,博山区的十大私营企业纳税大户中,白塔镇有7家。1998年底,私营企业及个体商户已达821家(其中私营企业276户、个体工商户545户)。是年白塔镇被淄博市评为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1999年私营企业户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比1998年增加了82和111户,个体私营经济占全镇总产值的40%。

第三产业建国前,境内只有大海眼、赵庄、北万山三个村有集市,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交易。各类店铺不过十余家。建国初,大海眼村发动群众入股,于1956年首家办起了供销合作社。1959年后,相继成立了饮马供销社、大庄供销社、北万山供销社,集体商业日益扩大。1978年以后,张博公路白塔路段两侧兴起了以饭店、日用百货、五金为主的个体商业。1985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6户,从业人员236人,注册资金3.72万元。1992年3月,成立了白塔镇城镇建设委员会,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对张博公路白塔境内的八公里路两旁进行了开发,建商品房18万多平方米,招经商户1253户,各类服务网点351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367万元,初步形成了商业一条街。

1993~1995年先后建成的白塔、万山、国家、饮马、大海眼等集贸小市场日益活跃。以“八公里机电泵业市场”为基础,在张博路沿线逐步建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装饰材料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轴承机电市场”等专业市场。2000年,白塔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面考察论证,对已经建成而闲置的“博山农贸市场”进行盘活、改造,建成了全区最大的钢材交易中心,盘活闲置资产6000万元,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年创利税500万元。

特色产业

白塔镇
白塔镇

1、白塔镇支柱产业:机械行业,主要以板簧、水泵为主。2000年底,全镇共有板簧生产厂家119家,水泵生产厂家76家。

2、专业村:多年来,全镇各村都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行业,形成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如石佛“童装专业生产村”、簸箕掌“肉食专业生产村”、因阜“韭菜专业村”、赵庄“蔬菜生产基地示范村”、东万山的砂锅等,都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高科技农业:在全镇实施“一园十点”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小区,如博山区高科技示范园、北万山冬季农业示范小区、西阿银杏示范园等。截止2000年底,全镇共建成各类大棚400余个,规模养殖场90余处。先后引进迪卡猪、小尾寒羊、梅花鹿等养殖新品种8个,美国凯特杏、日本樱桃西红柿、以色列五彩椒等蔬菜新品种16个以及黑宝石李子、冬枣等果树新品种12个。

社会事业发展

文教科技

1932年,境内仅有一处小学--淄川县第十一小学(在白塔村),学生120余人。1949年兴办了四处公办学校,在校生700余人。建国初,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业余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幼儿教育方面:1988年,全镇17处幼儿园全部达到市级标准。1997年发展到20处,在园幼儿1438人。1995年5月,白塔镇被省教委、省卫生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表彰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集体”;1996年5月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评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10月被淄博市表彰为“学前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普通教育方面:1964年全镇有小学16处,在校生1362人。

海眼农业中学(简称海眼农中)一处,在校生120余人。1969年,全镇有13处小学戴帽初中(即小学设有初中班),海眼农中改为只招收高中生。1977年8月成立海眼农中万山分校(后改为万山中学),招三个班,112人。1979年8月成立“凤凰山中学”。1982年8月,白塔镇所有小学全部撤掉初中班,将其并入海眼农中及万山中学。1984年8月,海眼中学改为白塔第一联办中学(简称白塔一中);万山中学改为白塔第二联办中学(简称白塔二中)。1988年7月镇政府投资60万元在白塔一中建成容纳24个班的教学楼,合并三处中学为“白塔中学”。1991年白塔镇通过了淄博市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乡镇。

1987年,成立镇科学技术领导小组,各村建立农民科普研究会。1989年,改为白塔镇科学技术协会。13年累计下拨科普开发经费达30.8万元,占全镇国民经济总支出的1.8%;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学习班、演讲会52期(场次),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40余人。1995年9月,白塔镇实施“人才工程”,委托天津大学为白塔镇招收一个大专班,培养大专生43人,并接纳大学毕业生28人。1986~2000年15年间,建科技示范村6个、示范户66户、培养科技带头人281人;办农民技术夜校20处,示范基地8处,面积达20公顷。1995年8月,被命名为齐鲁乡镇之星。

1996年被淄博市表彰为科技明星乡镇。1998年8月,白塔镇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立教育科研示范基地。2000年被博山区评为“农业科技先导示范特色镇”。

白塔镇文化底蕴丰厚。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锣鼓、龙灯、旱船、狮子、曲艺、彩灯、舞蹈、石雕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建国后,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和繁荣。1968年3月,建立镇广播站。1975年9月成立镇电影队。1977年6月,成立镇文化站。1986年全镇有业余文化创作人员7人,民间艺术表演队15个、3000余人。1996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镇”。1996年,投资50余万元,开始实施“光缆入村工程”,到2000年,光缆普及率达到100%,接收电视频道40余个。

1995年成立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协会,建文化大院20个、文化专业户5户、图书室10处,图书存量2.8万册,科技录像带61盘。1984~2000年举办各种画展22次,展品800余件,其中20件作品参加省展览,84岁高龄的孙士忠先生的书法作品获省级二等奖。1997年被淄博市评为“社会文化先进集体”。

建国前,境内的医疗条件较差,只有7名中医,5个较大的村庄有中药铺。1984年10月,饮马村新建了“饮马诊所”,以西医为主,有三名医生。1963年8月成立了“海眼公社卫生院”,1964年6月,各村建立卫生室,开始实行合作医疗。1975年8月“海眼公社卫生院”迁址白塔,更名为白塔镇医院。建门诊、病房楼各一幢,医务工作人员53人,病床50张。1988年,投资20万元,进行扩建整修,设立内、外、妇、儿、牙、中医等科室。1995年普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并通过省市检查组的检查验收。

1996年贯彻实施卫生体制改革,在镇卫生院实行竞争上岗,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镇1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的标准。镇村全面推行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65名乡村医生进行了考试、考核录用。1997年12月,被淄博市授予“十佳卫生乡镇”。计划生育常抓不懈,2000年全镇人口出生率10.4‰,节育率100%,晚育率95.1%,人口自然增长率4.4‰,连续十年被淄博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博山区首批跨入淄博市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行列,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连续三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计划生育服务站”。

自1980年开始,全镇每年举行二次中小学生运动会。镇村及镇办企业均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室、象棋室、台球活动室,体育设施比较齐全。1992年,全镇有各类业余代表队46个,定期开展比赛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众达到3.2万人(次)。组建老年迪斯科队、青年健美操队等群众体育组织,在各村以不同形式开展活动。1992年被省体委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1996~1997年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2000年,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1家,市级“青年文明号”7家,市级文明单位7家,区级文明单位15家,镇政府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地方名人

周仲璜(1893~1949)1893年9月出生,大海眼村人。中共党员。1920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淄川区燕东小学昆仑两级小学从事教育工作,1922年12月任昆仑两级小学校长,经邓恩铭(中共一大代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地区加入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他带领部分进步学生赴延安。1944年,受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在国民党政府和闫锡山政府任教育长、县长等职,1945年调到陕西宝鸡任县长。1949年2月他身份暴露,在宝鸡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韩其诰博山区白塔镇北万山村人。1941年1月生,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67年9月,任淄博潜水电泵厂技术组长、生产组长、革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厂长(工程师);1981年9月,任博山区经委副主任、区工业公司副经理,党委委员;1984年2月,任中共博山区委副书记、博山区人民政府区长;1990年2月,任山东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副厅级);1994年4月,任中共淄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副厅级待遇);1996年3月至今任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曾被选为淄博市五、六、七次党代会代表,市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王翠珍女,汉族,1945年4月生,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北峪村人。1968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北峪小学、万山中学、白塔中学(现改为博山八中)任化学教师。于1999年退休。在31年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2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淄博三等功。1991年、1992年、1993年被授予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1992年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镇

概况

白塔村是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白塔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8850户,5.8万人,耕地面积3570公顷.白塔镇地下资源丰富,国家投资兴建的章村煤矿、显德汪煤矿均在镇辖区内,已形成冶金、煤炭、建材、制药、化工、商贸、养殖七大骨干行业。镇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3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8500人。

沿革

1953年置白塔乡,1961年改公社,1963年改乡,1985年建镇。辖白塔、西郝、中关、下关、夭生、章村、温窑、下元、朱金紫、南金紫、王金紫、养儿河、权村、浅井、塔子峪、贾庄、樊下曹、林下曹、王下曹、秦庄、新村、白涧、显德汪、温庄、窑坡、栾卸、南王窑、东下河34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特别重视,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建设“服务矿山企业和沙河市中西部乡村,辐射邻县的工商重镇”为发展目标,重建设,重投资,重管理,重绿化,已累计完成城建建设投资5.4亿元,其中投资2.3亿元的栾卸村“恒利庄园”被列入全国17个村镇住宅示范小区之一。2002年获“河北人居环境奖”,2003年10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白塔镇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精神文明示范区和省级重点镇。

白塔镇地下蕴藏有丰富的镁、铁、铜等矿藏,3家国有企业章村煤矿、显德汪煤矿、咏宁水泥厂均位于镇辖区内,形成了冶金、煤炭及煤电一体化、建材、纺织印染、制药、化工、商贸、养殖八大骨干行业,是晋、冀、鲁东西走向经济轴线上重要的工商重镇,是邢台经济隆起带——“百里产业经济带”上最重要的工业强镇。

2006年全镇实现总产值54.8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8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明确了“实施沿海战略,新型工业突破”为核心的系列举措,形成围绕优势产业抓经济,利用区位优势抓建设,以人为本抓环境的发展模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强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重点镇、省级精神文明示范区和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优势,加大项目投入,打造经济强镇。

当前白塔镇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势大于困难,机遇多于挑战,几年来通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战略,使白塔镇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是在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的基础上,拼命上工业,将白塔打造成为一流的经济强镇、工业重镇、能源城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高站位、高起点谋划了一批能够促进产业提升层次、企业提升本质、产品提高竞争力的好项目、大项目,并在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大企业大集团支撑战略要求,重点谋划恒利集团、海生集团、安仁集团等8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和新上项目,使全镇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继续实施“3510”工程。“3”就是“三个工业园区”即:金马岭工业园区、恒利工业园区和张下曹经济开发区;“5”就是“5个工业基地”即:医药加工基地、建材水泥基地、基础原材料深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煤电一体化基地;“10”就是“10个重点项目”即:投资1.1亿元海生发电厂项目、投资3500万元海生纺织二期工程、投资300万元海生变电站项目;投资8600万元恒利铁矿整改项目;投资4800万恒荣铁矿整改项目;投资4000万元铁马铁矿项目;投资1700万元生源煤矿综合改造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关铁矿二期工程;投资120万元的王窑东矿区300万吨铁精粉项目等。

二是切实加大加快金马岭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路、水、电、气、通讯等七通一平,满足企业入园区需求,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载体,为更多的商户入住园区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建设成为沙河市,乃至邢台市的一流园区。

二、科学规划,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城镇。

2006年6月白塔镇投资50万元聘请上海复旦大学规划设计院对《白塔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把白塔镇作为沙河市副中心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同时把金马岭工业园区定位于承接地下矿业向地上产业转换的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区,成为现代化园林式城镇新区。按照“一路一河一公园”,“两区四片一小区”建设规划思路,使城镇建设一年大变样,二年见成效,三年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一番;同时深入开展镇容镇貌的治理整顿,突出打好城镇环境治理攻坚战,强化群众的城镇意识,规范人们行为,营造城镇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镇区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

三、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高农民收入,打造和谐城镇。

城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所以白塔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逐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优质粮、小杂粮的种植和苹经济果林作为农业特色园区,根据土壤性质种植中药材,形成以栾卸恒利山庄万亩银杏园为中心的中药材基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二是对交通条件差、相对偏远,有耕地的农村改变以往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进行蔬菜、药材等种植,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使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和城乡和谐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城镇功能,打造城镇经济发展新平台。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始终把居民普遍关心的居住环境、道路、供水、排污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共完成城建投资5.8亿元,投资1.6亿元的恒利国际中学已面向全国招生,且社会反应十分良好;新建煤砰石发电厂4座,年发电能力41000万千瓦时,极大缓解我镇工农业用电的压力。

投资120万元的镇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功能设施齐全,为全镇人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提升文化品位的场所,同时加大环境绿化力度,使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7%,人均公共绿地3.8平方米。在不断完善中心镇区建设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加大周边乡村的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城镇辐射力和带动力。投资2.3亿元恒利庄园全面建成,恒利庄园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四周是郁郁葱葱万亩银杏生态林,是全国17个村镇住宅示范小区之一,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措施。

我镇将按照“城乡统筹、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的发展思路,转变职能,加大投入,努力把我镇建设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农民走向市场的“桥头堡”。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镇区人口控制在9万人左右,镇建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42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工业、商业、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一系列产业全面进步,成为辐射带动周边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广大农村繁荣发展的“明星镇”。

一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改进融资方式,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到我镇投资兴企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我镇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按照“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并重”的思路,加快住宅小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完善镇区内路网建设,以恒利万亩银杏林为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服务,致力把白塔打造成为“沿海强省中的新型产业基地,河北南厢东出西联的重要枢纽,冀南生态旅游名镇”。

参考资料

白塔镇·词典网

白塔村·路路通地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