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梆

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

梆bāng(本义:木名)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用于巡更或聚众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儒林外史》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打击乐器梆子的简称。

名称

拼音

bānɡ

繁体

笔画

10

部首

说文解字

(本义:木名)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

实际功用

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文史记载

梆子。《西游记》第七四回:“﹝孙悟空﹞也变做个小妖儿,照依他敲着梆,摇着铃,掮着旗。”《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张天翼《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参见“梆子”。2.象声词。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罗大方拿下唱片往地下一摔,唱片梆的一声立刻粉碎。”3.方言。打,敲击。孙犁《村歌》上篇一:“她仰着头望着树尖,像是寻找哪一个枣儿红的透,吃着可口,好动手去梆。”如:你要尽跟我闹矛盾,我可拿笤帚疙瘩梆你!4.硬,生硬。参见“梆硬”。5.量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买飞松一梆於刘姓者家。飞松者,一名狐实,亦作梧实。”

各种乐器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清代李调元《剧说》:“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梆子腔即以使用梆子击拍而得名。碰奏体鸣乐器。用于中国各类民族乐队。17世纪左右(明末清初)随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有河北梆子、南梆子、坠梆和秦梆之分。梆子有时特指河北梆子。①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用于梆子戏曲和民间器乐合

奏。多用紫檀、红木或枣木制作。两根长短、粗细不同的硬木棒,细长的一根为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4厘米;短粗的一根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以左手执长方形木棒,右手执圆形木棒,相交成十字形,互击发声。②南梆子又称广东板,广泛流行于南方地区,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也用于京剧高拨子唱腔的伴奏。多以花梨木制作。为长方形中空体,中间有一长方形音孔。以左手执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槌敲击。③坠梆又称脚踏梆子,用于豫剧及河南坠子的伴奏。外形如鸭蛋,梆与槌连为一体。演奏时常绑于桌腿上,用脚控制木槌击梆发音。演奏者常由操坠琴者兼任。④秦梆用于秦腔伴奏。椭圆形,长20厘米。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一般多用紫檀、红木制作,有些地方用枣木心制作,材料必须坚实、干透,不能有疤节或劈裂。外表光滑、圆弧和棱角适度。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右手执圆柱形木棒,以圆柱形的敲击长方形的木棒发音,音色清脆、坚实,无固定音高。是河北梆子、豫剧、秦腔等梆子戏曲的代表性击节乐器,常用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和增强戏剧气氛。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及曲艺伴奏中也常使用,广泛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1.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水浒传》第二回:“那庄前庄後,庄东庄西,三四百史家庄户,听得梆子响,都拖枪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史家庄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外面那洋号一回一回的,吹得呜呜响,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个不住,如何睡得着。”巴金砂丁》一:“二更的梆子果然响起来,清脆的木头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和那一声两声的狗叫互相应答。”2.打击乐器。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硬木棒制成,两手各执其一,互击发音以按节拍。是梆子腔的伴奏乐器。3.指梆子腔。《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无如老爷的天性又生来的合看戏这桩事不甚相近,甚麽叫作宾白合套,切末排塲,平日一概不曾留过这番心,再讲不到梆子、二簧了。”

梆子腔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咸丰以後,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梆子头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三者不能鬭而能声,摈於养者。”

梆子戏,

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葛洛《龙店乡的喜日》:“昨晚县城里有剧团在演梆子戏,听说今晚还要演哩。”参见“梆子腔”。

南梆子,又名卜鱼、广东板。《清朝续文献通考》:“卜鱼之用等于点鼓或代拍板,南方之节乐器也。”是长方形木制中空体,长23—24.5、宽9、厚6厘米,中间为一长方形音孔,系双面开长条形窄缝,内腔渐大。以用花梨木制作为佳。演奏时,左手持梆、右手执一竹签或木棰敲击。发音短促、圆润、流行于我国南方,原用于粤剧伴奏和广东音乐演奏,后也用于京剧乐队。横悬在板鼓的支架上,用鼓箭敲击,伴奏高拨子唱腔。除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击奏强拍外,也可用于表现马蹄声效果。

梆鼓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清赵翼《独夜》诗:“丽谯梆鼓夜初长,节物经秋爱浅凉。”

梆锣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持梆锣器械,往来巡逻,按更次鸣锣敲梆,直至天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锣聒噪,堂上是人语喧哗,再也莫想睡得稳。”

竹绑,是京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等地。有竹棍和竹板两种。竹棍式竹梆(图),用硬竹杆制成,杆长30厘米~34厘米、直径2.5厘米~3厘米,一端留节,另一端敞口。竹板式竹梆,用楠竹板制成,板长30厘米~34厘米、板宽3厘米~4厘米、板厚1厘米。两根为一副。演奏时,奏者两手各执一根,举于胸前互击发音,音响清脆高亢,音色与响板接近。用于歌舞伴奏。在京族传统节日——歌节里,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要举行迎神、祭祖和集体歌舞等活动,村民按辈份入座,一边饮宴,一边观赏。表演者多为一男二女,称哈哥、哈妹。哈妹轮流主唱,内容多为追念先祖或祈保丰收。哈哥为其操琴伴奏。在这欢乐的民族歌节上,哈妹手执竹梆自击自唱。竹梆是富有南国特色的节奏乐器。

其它

梆梆硬形容很坚硬。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秦敏浑身带着股霜雪气味,眼睫毛挂着白霜,口罩冻的梆梆硬。”

梆梆枪方言。长枪。《红色歌谣集·赤卫队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枪那嘛溜溜,见了嘛敌人嘛哎哟打一仗啊四川方言,即长枪。”

梆硬1.形容很坚硬。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那些伤员都是在前方绑扎所临时急救后就抬下来的,血衣也没有换,冻得梆硬。”2.形容态度生硬。克非《春潮急》九:“去呼叫的三个小青年态度梆硬,他料到情势不妙,心头很觉惊惶。”

参考资料

阜阳最接地气的传统艺术—梆子戏·戏剧网

·在线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