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策展人

策展人

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人员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原是指在美术馆等艺术机构里,负责展览策划的专职人员,后来衍生成所有组织策划艺术展览的人。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赢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也就是常设策展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independent curator”,通常译作“独立策展人”或“独立策划人”。中文“独立策展人”一词,独立策展人在身份上不同于在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常设策展人,当然更不同于通过组织商业性艺术展览赢利的画廊主(gallerist)或经纪人(dealer)。

中文名

策展人

外文名

curator

全称

展览策划人

参与活动

艺术展览活动

发展历史

策展人(curator)的产生于西方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英文“curator”一词在英汉词典中以前通常被翻译成“博物馆馆长”、“掌管者”、或“监护人”等,和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概是“博物馆馆长”。事实上,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作为职业最早也主要是指16世纪以来随着私人博物馆的兴起而出现的在馆内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职人员。在某些情况下,curator可能也就是馆长(director),亦需负责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资金筹集和社会关系等。

后来,随着艺术品在馆藏中数量增多和重要性上升,出现了专门负责馆藏艺术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人员。17世纪以后,私人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经常按时代或主题组织一些专题艺术展览或陈列,这样就出现了早期的“策展人”。

18世纪以后,在欧美等地出现了众多的国家博物馆,特别是专业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在这些规模宏大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又进一步按照地区或时代细分,出现了专门负责某个地区或时代艺术藏品的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业人员,他们也负责相关领域的临时性展览,但一般不负责整个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经营管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机构常设策展人。

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参照西方的策展人制度,建立了学艺员制度。这些策展人或学艺员的专业背景通常是艺术史和博物馆学,其工作也主要侧重历史。最近20年左右,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当代艺术展。

独立

历史源头

独立策展人(independent curator)在西方的源头可以远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前卫艺术的兴起或更早。美国学者布鲁斯·阿尔什那(Bruce Altshuler)在其着作《展览中的前卫:20世纪新艺术》(The Avant—Garde in Exhibition:New Art in the 20th Century)中就提到几个较早的例子。

在一战以前的法国巴黎,独立沙龙和秋季沙龙相继成立,追随印象派先驱开创的举办另类展览的传统,展出被当时官方沙龙评审委员会排斥的新绘画,并提出了“不要评委、不要评奖”的口号。以马蒂斯(Henry Matisse)为代表的“野兽派”的首次群展,就于1905年举办。展览的策划人实际上是马蒂斯的朋友、时任秋季沙龙副主席的乔治·德瓦里尔(Georges Desvalli ères)。

在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流派中,法国作家、艺术批评家安德鲁·布勒东(Andr é Breton)作为该流派的主要发言人于1942年在纽约策划过大型展览“超现实主义的最初文本(First Papers of Surrealism)”。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也曾于1950年在纽约策划“新天才(New Talent)”展。尽管这些人在展览策划方面已经具备了独立策展人的某些特点,他们当时并不以“独立策展人”自居,人们也没有把他们当成“独立策展人”。

鼻祖

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策展人则是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60年代左右才开始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较为明显的证据就是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于1975在美国纽约成立,该机构旨在通过国际巡回展览等相关活动促进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有文章认为瑞士人赫拉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是目前艺坛热门行业“独立策展人”的鼻祖宗师。他于1969年在纽约策划的展览“当态度成为形式:作品一过程一观念一情境一信息(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Works-Processes-Conceipts—Situations—Information”)为当代艺术史创下重要坐标,其独特的策展理念和手法同时为“独立策展人”这一新兴专业领域奠立了基本的雏形。

史泽曼后来曾任第48、49届“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2001年)总策展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独立策展人在西方当代艺术展览策划中已经开始扮演主角,影响力越来越大,权力也日渐膨胀。这些“独立策展人”,游走于艺术家、美术馆、赞助人之间,运用他们的智慧、能力和关系,策划出不少颇具创意和影响的艺术展览。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活跃的西方独立策展人有赫拉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汉斯一沃里奇·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等人。

客观因素

独立策展人在西方涌起的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战后西方国家新建了大批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展览空间,而其本身的常设策展人或负责人由于资金、精力和知识的局限,无法策划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艺术展览来填充空间。在某些艺术领域(尤其是当代艺术最新潮流方面)有精深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独立策展人便应运而出。

第二,许多西方城市竞相举办双年展、三年展、文献展之类的大型当代艺术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刺激旅游观光。这些展览经常举办,不断变换主题,提倡创新,吸引了众多独立策展人参与。

第三,由于大多数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尚未设置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一些研究当代艺术且有志策展的专业人士便自然成为独立策展人,而西方社会已经相当成熟的基金会制度和社会赞助制度等也为其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生活保障。

第四,由于外界的机会日益增多,独立策展人职业又享有较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这就导致一些艺术机构常设策展人转变为独立策展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东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独立策展人制度也开始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兴起,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就涌现出不少本地的独立策展人,他们在当地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

策展人这个舶来词在中国泛滥了。策展人是什么人?是导演,是制片人,是保姆,是GPS,是超级奶妈或奶爸。很全能,然而,策展人是有门槛的,策展人也将是艺术最后的标准和底线的坚守者。绝非谁都可以成为策展人,侯瀚如认为,他们必须首先是研究者和批评家。

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陆蓉之遇到第一个有策展人的国际展,想了两晚上,第一次将curator译成策展人。她做梦也想不到,此后20多年,中国的策展人会如此之多。上世纪60年代策展人出现,鼻祖就是曾连任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的瑞士人哈拉德·塞曼。1969年,他就辞掉伯尔尼美术馆馆长一职去纽约策划“当态度成为形式”展。

而策展人在中国至少晚了30年。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是坐标,它造就了第一批策展人。尽管这个词当年还没从台湾传过来,但谁又能否定高名潞、栗宪庭、周彦、费大为、范迪安、王明贤、侯瀚如、殷双喜的策展实验呢?

90年代是中国本土策展人的形成期,那时,策展人绝对是一个新鲜词。因为体制内的美术馆没有专门设置策展人一职,所谓策展人,大多是在体制外独立策展的艺术批评家。1995年,留学意大利的黄笃回国后,名片上赫然印着“策展人”三字,那是杨卫第一次看到这个词。他当时很纳闷:这也是一种职业?而正是差不多那时起,中国策展人时代开始来临,王林、冯博一、黄笃等新一代策展人崛起。80后策展人:崔雪涛、李金孺、毕蓉蓉,2010年之后,一代90后策展人开始展露头角,其中西南地区代表者有张彦柏,他在成年之前就多次策划过有大型影响的活动。

国内著名人物

随着近几十年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国策展人行业的兴起,严格意义上说,可以追溯到“八五美术新潮”。从1985年至1989年,一批关注现当代艺术的批评家、艺术家开始以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价值标准着手策划了多次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展览,这正是中国策展人的滥觞。特别是本世纪初,艺术作品市场化,很多从事文化艺术管理运做的高学历、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人士加入策展人这个团队。相对来说,国内著名的策展人有:范迪安、高士明、卢杰、皮力、王璜生、施平、黄笃、林书民、罗新昌、韩天杰、费大为、陆蓉之、侯瀚如、赵立春等。

范迪安

范迪安(1955年——)男,中国美术馆馆长,从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美术殿堂的掌门人,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2009年12月,自由撰稿人黄以明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台湾雕塑家萧长正等剽窃其学术着作。2010年2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范迪安公开声明反驳“剽窃”说,自称是“被署名”。

高士明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近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

他还担任了“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以及“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等重要国际大展的主策展人。近年来,高士明出版了《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以及《镜子与面具:关于现实与实在的视觉研究》(2010)等学术着作。

卢杰

生于福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哥德斯密思学院艺术策展与管理硕士专业,国际著名的“长征计划”发起人和总负责人,北京长征空间创办人。参加了许多国际展览,如挪威国立当代美术馆(2004)、法国里昂当代美术馆(2004)、上海双年展(2004)、台北双年展(2004)、布拉格双年展(2005)、日本横滨三年展(2005)、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2005)、巴西圣保罗双年展(2006)、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亚太三年展(2006)和2007年的奥克兰三年展等展览。2008-2009年“长征计划”还以画廊和艺术家的集体身份连续两年入选英国著名艺术杂志Art Review的年度全球艺术权力榜(The Power100)。

皮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策展人、批评家,年生于中国武汉,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他策划的展览包括“希望之星”(青岛雕塑艺术博物馆,2000),“狂想区”(2001,韩国东亚日报美术馆,2002年北京远洋艺术中心等。此外,他是2002年“圣保罗双年展”、2002年“上海双年展”和2003年“中国怎么样?”(2003,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助理策划人。皮力出版的着作包括《后现代雕塑》(江苏美术出版社),同时他还曾是美术同盟网站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艺术》特约主编,2002年中国当代艺术奖金评选的艺术总监。

王璜生

王璜生(1956.10-),笔名王石,广东揭阳人,曾为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广东画院专职画家、理论家,广东美术馆副馆长,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

黄笃

黄笃1965年出生于中国陕西临潼。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注重于艺术理论的整体学术思考。,现居北京。策展人和评论家,《今日先锋》“艺术”栏目主持。1988年至2001年任《美术》杂志编辑和副编审。1997年为慕尼黑Lenbach-Hous美术馆“艺术奖”推选人。

近年策划及合作策划的重要展览包括《张开嘴,闭上眼》(1995,北京)、《空间与视觉》(1998,北京)、《第一届墨尔本国际双年展中国部分》(1999,墨尔本)、《后物质》(2000,北京)、《制造中国》(2002,纽约)、《第二届汉城国际新媒体艺术双年展》(2002,汉城)、《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03,威尼斯)、《第7届意大利帕尔马国际艺术双年展》(2004,帕尔马)、《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中国馆》(2004,圣保罗)。

王守明

墨干山美术馆常务馆长、墨干山美术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书画站业委员会理事、现代营销管理学者,书法家、MBA研究生,职业经理人,策划人,6PS定论理论提出者。1974年出生于四川仁寿县中岗乡,曾用名:王建明,毕业后在广东工作,擅长于现代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曾任中德合资德纳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2000年主案策划山东鹏洋科技CIS策划;2001年主案黄川摩托战略策划。期间着有《现代企业战略与管理》;

02年后定居于上海。致力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参与咨询实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无锡市等打造文化城市项目。2010年策划实施执行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的多个文化项目、画展、2012年后基本每周都有一个画展在墨干山美术馆演绎!

韩天杰

中国十大会展策划专家,诸葛亮策划奖获得者,担任多家大型主办机构会展公司高级顾问。现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专业委员会展览部主任、全国军民两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品牌战略顾问、全国紧缺人才办公室合诚汇智会展学校特聘讲师、北京韩策经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首席战略顾问。

费大为

1954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90年在法国南方策划了中国海外艺术家的第一个展览《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展览,1991年在日本策划了《非常口》展览,此后在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策划展览、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现任联合国教科文艺基金会评审,独立策划人和批评家

国际著名人物

由于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涌现出很多著名的画展策展人,以下就罗列相对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策展人。

阿基尔·波尼托·奥利瓦

他是意大利评论家,因1979年推出意大利超前卫三C声名显赫。他是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在栗宪庭帮助下挑选中国艺术家,但他感兴趣的只是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

温琴佐·桑福

他是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1988年起参与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和威尼斯电影节,策划过伦勃朗、雷诺阿、毕加索个展,并连续三届担任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他说“策展人做展览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南条史生

他是日本独立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策划过卡耐基国际展、台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横滨三年展。1995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策划“超国度文化”展,推出了两位艺术家:除了伊朗裔的纳莎特,就是蔡国强。

奥奎·恩威佐

他是美国批评家也是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知名策展人,现任旧金山艺术学院常务院长和资深副校长。他是第11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2008年,他策划了第七届光州双年展。

丹尼尔·伯恩鲍姆

他是法兰克福美术学院院长,同时担任学院Portikus画廊总监。过去十多年间,从意大利都灵到日本横滨,他在世界各地组织了多场大型展览。2009年,45岁的他成为威尼斯双年展史上最年轻的总策展人。

罗伯特·斯托

他是耶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他说“展览不再作为一个导师向观众灌输任何知识或真理,而是不发一言地向观众袒露自身,听从审美直觉的裁断”。

参考资料

2013年第4期 总第29期 PART 1·宁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