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马来克力士剑

马来克力士剑

自菲侓宾至印度马来民族古代所用的剑

马来克力士剑指的是自菲侓宾至印度一代马来民族古代所用的剑,不止马来群岛地区,也并不单指马来西亚一国,主要包括爪哇、苏门答腊、巴厘等诸岛。有人说,“克力士”是马来语中就是“刀剑”的意思,其实并不准确,克力士在马来语中专指克力士剑,而其他刀剑自有别的叫法。造成这样的状况,大约是因为欧洲语言系统中刀剑不分,所以在传播中以讹传讹所致。马来克力士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属于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中的尖端精品,精美绝伦。其制造工艺极为精细,仅反复锤锻入火一道工序就要重复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史料记载,三国时期,魏太子曹丕爱剑,曾招楚越良匠为其打造百辟刀剑,也不过是在打造刃身时“入火”一百次。

中文名

马来克力士剑

分类

刀剑

流行地区

菲侓宾至印度一带

材料

陨铁

刀具历史

1739年,荷兰人攻占爪哇,在无数次战争中,荷兰人领教了爪哇人手中克力士的厉害。剑刃轻轻推送就可刺入荷兰人的身体里,有的克力士还涂有毒液,只要被其划伤就能危及生命,给荷兰军队造成了巨大伤害。在当时,有些荷兰士兵从马来人手中夺过克力士,并将它们带回自己的国家,这些士兵们都以拥有一把克力士为荣耀。从荷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几年的战争,使得西方人深知马来克力士的犀利。

生产工艺

马来克力士剑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其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精美绝伦,制造极为精细,光反复锤锻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   传统的马来克力士剑纯以陨铁打造,即天外坠落的陨石铁,传说中打造神器的原料。不过马来人钟爱陨铁,倒是确实是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马来群岛上铁矿贫乏,且冶铁工艺不精所致。而陨铁中含镍,可以增强刀身坚韧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纹也非陨铁不能获得。因此在古代马来,所有发现的陨铁都必须上交国有,再由国王特交给制刃师使用。铸剑师的待遇优崇,被尊为国师,俸养终身,赐给土地,并可世袭接受俸禄。后来随着中国、波斯等地的钢铁输入,加上马来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铁矿,因此铸剑师在锻剑开始加入其他钢材,但仍运用部分陨铁来保证刀剑的品质。

马来克力士剑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表面的花纹,这种花纹与大马士革花纹不同,也是陨铁之外任何金属都不能获得的。是通过各种成分的金属经过精巧地反复折叠锻打而成的,呈现出类似于植物叶脉一样的图案。  

使用方法

克力士剑的佩带方式是斜插在腹部前方的腰带上,剑柄在右上方,剑鞘在左下方。其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握持,剑身可以水平,也可以竖直,快速地向前方直刺,在这个过程中肘部一直是弯曲的,如果肘部伸直,则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这在有限空间内的近身作战中很有优势,但如果在开阔地带,对方使用更长的兵器,如长剑、长矛或者棍棒,克力士剑的威力便值得怀疑了。克力士剑实际上是一种更适于偷袭或者突然行刺的兵器,而不适于阵地战。

参考资料

马来克力士剑·查字典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