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李迎希

李迎希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

李迎希(1902年-1981年),河南人。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反“围剿”作战、长征、扩大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顽斗争、解放中原、淮海、渡江战役等战事和斗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5年,李迎希和武汉军区另外几位领导人姚喆、韩东山等一同离职休养。1981年5月22日,李迎希将军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中文名

李迎希

国籍

汉族

籍贯

河南省商城县吴河乡甲畈村花明楼组(现为鲇鱼山水库淹没区)

出生日期

彭杨军政学校,抗大,延安军政大学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性别

职业

军人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之前

李迎希(右起),王建安,杜义德在一起
李迎希(右起),王建安,杜义德在一起

1902年,李迎希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幼年曾上过三年私塾,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去放牛、后种田,进城打工。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农民暴动,在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中从战士到担任中队长、大队长。

1930年,年底,鄂豫皖根据地主力红军整编为红四军,李迎希任第十师二十九团营长,后转去组建地方武装,历任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副师长。

在鄂豫皖根据地肃反扩大化期间,李迎希于1932年5月被疑为“第三党”遭到逮捕,审查三个月后才得以释放。同年8月他任商城独立团团长。9月该团编入红四方面军十师,李迎希任师部参谋。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转战数月后在川陕建立了根据地。

1933年,7月,十师扩编为四军,李迎希任四军司令部参谋主任。

长征后,李迎希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春,李迎希在120师先后担任七一七,七一八团参谋长。

1941年,6月,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

1944年,随王树声南下纵队赴豫西开辟根据地,任该部四支队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王树声部并入中原军区(五师),李迎希任河南军区参谋长。

1946年,春,李迎希作为五师代表之一去汉口,参加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调小组,与国民党代表谈判停战执行问题。后经北平军调执行部转回延安。

1946年,夏秋之交,李迎希奉调去山东战场。先在鲁中军区,后任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二师师长。二十二师为华野主力作战师之一,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中均为主攻部队之一。

1948年,8月,李迎希任华野山东兵团参谋长,参与主持济南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9月中旬,兵团指挥七个纵队(当时的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攻击济南,激战八天八夜,攻陷济南全歼守军十一万人。兵团指挥人员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副政委王建安、参谋长李迎希等四人。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在这一广阔的战场上有三大指挥部,即刘陈邓(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陈张(粟裕、陈毅、张震)、谭王李(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谭王李部既归粟陈张指挥,又相当于整个华野的前敌指挥部。战役第一阶段,谭王李指挥四纵(陶勇部)、六纵(王必成部)、八纵(张仁初部)、九纵(聂凤智部)、十三纵(周志坚部)等华野主力纵队与黄伯韬苦战二十天,全歼敌黄伯韬兵团首战告捷,使我军夺得全局主动权。

在战役第二阶段,谭王李指挥九个纵队投入徐南阻击战,阻击敌邱清泉等重兵集团,保护刘陈邓部围歼黄维兵团的进行。战役第三阶段,华野全军围歼杜聿明集团,谭王李部负责北面攻击方向。淮海战役之后华野改编为三野,李迎希任三野第七兵团参谋长。渡江战役后七兵团解放了浙江全境。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冬,李迎希奉调任军委工兵(后称工程兵)副司令员。当时我军尚无全军系统的工兵指挥机关,因入朝作战的形势需要,军委决定由李迎希负责组建军委工兵司令部。初始阶段,组建人员只有李一人及秘书、生活助理员、警卫员等。后来才从各大区调来一些做具体工作的人员。

在上上下下的支持下,李迎希迅速完成了军委工兵司令部的组建工作,从此建立了全军工兵建制。他不仅负责编组了入朝作战的工兵部队,还亲手筹建了我军最早的工兵工程技术院校,为我军培养工程兵技术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1952年秋后,陈士渠司令员,黄志勇副政委才陆续到职。

1955年,春,李迎希调任武汉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当时我军实行的是苏军的编制规定:司令员如因故不能指挥,则由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接替指挥并代行司令员的职责。因此第一副司令员必须兼参谋长。直到1960年我军回归指挥权由党委决定的传统,不再实行苏军的指挥编制,李迎希也要求免去自己的参谋长一职。但在此后数年他仍为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的1967年2月,李迎希因犯“错误”被停止工作。直到“7·20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力主李迎希出来工作,因受到曾思玉、刘丰的百般刁难,此议终未能实现。

到了1968年春,曾思玉、刘丰在林彪支持下,借“杨余付事件”排斥异己,再次将李迎希“打倒”,致使这位开国将领在漫长的隔离审查中苦度岁月。直到1974年初在军委的干预之下,才得以“解放”。

1975年,李迎希和武汉军区另外几位领导人姚喆、韩东山等一同离职休养。

1981年,5月,武汉军区党委对李迎希做出了平反决定,推翻了林彪反党集团长期压在他头上的所有诬陷不实之辞。但由于文革中长期遭受迫害,特别是来自党内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已经彻底摧垮了这位开国将军的身体,即便是当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也已显得太晚。

1981年5月22日,李迎希将军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评价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李迎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自己的信念。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开创局面的风格。但李迎希由于性格过于刚烈、过于耿直,不可避免的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嫉恨。特别是在文革中遭受来自林彪亲信曾思玉、刘丰一伙人的诋毁和迫害。

正应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句名言。但他作为一个正直不屈的革命军人的形象将会被后人长久地记住。

轶事

李迎希将军,原名李中蕊。幼聪颖,入私塾习古文,凡先生所授之《三字经》、《百家姓》……皆能读、能写、能背,将军晚年善书法即功底于此。

李迎希将军幼时顽皮,某日,于水田中摸一泥鳅悄置先生夜壶中。先生晚起夜尿,泥鳅遇水蹦起,先生惊掷壶于地。后知是将军所为,告之李父,将军为此事被其父追得满山打。

李迎希将军初入游击队时,常身挎驳壳枪,腿掖“插子(匕首)”出没于林间田野,乡人喻其:猛虎下山!

李迎希将军母毛氏,勤劳良善,在家织土布,编草鞋维持家计。后因目睹夫、子、媳、孙惨遭反动派杀害,悲愤难忍,悬梁自尽,反动派抛其尸于荒山,为狼所噬,后乡人收尸,唯见白发一团……1951年李迎希将军公出途中返乡,闻母惨死实情,念慈母养育之恩,悲痛难忍,一捧鲜血冲口而出!

1968年,李迎希将军赴京参加“解决武汉军区领导班子的问题”会议。会议过程中李与黄永胜、吴法宪发生激烈争论。会后,李、黄于电梯口碰面,黄曰:“你不做检讨很难过关”,李做刀架脖子状曰:“大不了杀头”!黄无言,走之。

“文革”期间,造反派批斗李迎希将军。造反派曰:“李迎希站起来”。将军岿然不动,造反派曰:“打倒李迎希”,李迎希亦高呼:“打而不倒”!

李迎希将军素喜食甲鱼、鳝鱼。某日,军区专调一批甲鱼供应军区首长,李嘱警卫员曰:“最好买个两斤重的大王八”。后警卫回,手提两只小王八,李不悦:“叫你买个大王八,怎么买这么个小王八?”警卫亦不悦:“供应站先卖司令、政委家的,再卖副司令、副政委家的,轮到我就剩这些了。”李闻言大怒。后军区邀请将军参加军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将军于会上曰:“我们武汉军区司令、政委是大王八,副司令、副政委是中王八,我们离休的是小王八”。

参考资料

李迎希少将·信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