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

群众性诗歌团体

现代文学社团。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受“左联”领导,任钧、穆木天、蒲风、柳倩、白薇、雷溅波等发起,会员有杨骚、杜谈、辛劳、田间、王亚平、袁勃、曼晴、温流、雷石榆、黄宁婴、芦荻等近百人,“以推进新诗歌运动,致力中国民族解放,保障诗歌权利为宗旨”(《中国诗歌会会章》)。1933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第5期起改为半月刊,1934年6月改为月刊,出版了“歌谣”、“创作”和“翻译”三个专号后停刊。此外,还出版过“新诗歌丛书”和“国防诗歌丛书”。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柳倩、王亚平等是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1934年年底以前,是中国诗歌会的鼎盛时期,除上海总会的活动外还在广州、河北、湖州、青岛等地建立了分会。1935年以后,许多诗人受到国民党当局迫害,离开上海,组织开始松散。1936年春,“左联”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自动解散,中国诗歌会也随之解散。

中文名称

中国诗歌会

总部所在地

上海

成立时间

1932年9月

发起人

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诗歌会介绍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各分会也大多办有刊物,涌现出王亚平、温流等一批青年诗人。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的共同特色是: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紧紧“捉住现实”,以诗歌为武器,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在艺术形式上,大力提倡和实践诗歌大众化,“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新诗歌?发刊诗》)。他们企求“藉著普遍的歌谣、时调诸类的形态,接受它们普及通俗朗读、讽诵的长处﹐引渡到未来的诗歌”(《我们的话》)。《新诗歌》还出版过“歌谣专号”,刊登大量采用民歌、民谣、小调、鼓词、儿歌形式写作的新诗。中国诗歌会建设新诗的主张和行动,得到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的关心和支持,1935年﹐当“国防诗歌”被作为“国防文学”的一部门提出来的时候,中国诗歌会的同仁们热情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并在1937年出版了“国防诗歌丛书”。抗日战争前夕﹐该团体停止了活动。

30年代的新诗,出现了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两大派别相对峙的局面。

诗歌会成立

1932年9月,中国诗歌会成立。该会的前身为"左联"领导下的诗歌组。后来诗歌组扩大为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对当时诗坛上的"新月派"、"现代派"、"象征派"等脱离现实、追求唯美、沉醉在风花雪月里的倾向展开斗争。参加中国诗歌会的,除原来"左联"诗歌组的蒲风、任钧、杨骚、白曙、杜淡(窦隐夫)外,还有柳倩、关露、辛劳、洪道、苏夫等。不久,中国诗歌会先后成立了河北、广州、青岛、湖州、厦门等分会,由蒲风专门负责联络工作。该会提出的纲领是:

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批判那些以"不谈政治"为幌子的脱离现实的诗歌、不关心人民命运的诗歌,主张诗歌应当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在形式上主张提倡大众化,即诗歌要让读者得懂、听得懂、容易上口;工作方法上则主张在群众中吸取力量。

会诗人群

1932年9月,在“左联”领导下,“中国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他们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除发起人外,王亚平、温流、曼睛、柳倩等都是中坚分子。

创作特点

1、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社会主题。

2、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3、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参考资料

中国诗歌会诸诗人和臧克家等的创作·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