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有谱百科
助您轻松探秘世界,学习知识。

登录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江西省南昌市高等学校

东华理工大学(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简称“东华理工”,主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太谷地质学校。1958年迁址太原并更名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1959年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1978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与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07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设有20余个教学单位,有69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90余人,在校学生2.3万余人。\n

简称

东华理工、东理、ECUT

主管部门

江西省

校训

敦本务实,崇义奉公

校歌

《东华理工之歌》

院校代码

10405

中文名称

东华理工大学

外文名称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要院系

地球科学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全国综合排名

485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现任领导

张福庆(党委书记)、徐景坤(校长)

办学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为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创立了太谷地质学校。

1958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

1959年9月,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

1963年6月,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现南华大学)地质专业划归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1974年,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

1978年4月,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

1999年4月,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院;4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地质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2003年,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2005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国防生后备军官选拔基地。

200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

2007年1月,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5月18日,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9年7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

2014年12月19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2015年10月,原英文校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IT)更名为“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UT);校训由“明德厚学,爱国荣校”变更为“敦本务实,崇义奉公”;校风由“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变更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2017年2月,东华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8月,学校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7月,经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扩建工程项目正式获批;10月,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人民政府就抚州新校区建设等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东华理工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20余个教学单位,有69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科类

学制(年)

办学地点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城乡规划

理工

5

南昌校区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旅游地学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区

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

勘查技术与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地球物理学

理工

4

南昌校区

测控技术与仪器

理工

4

南昌校区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环境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测绘工程学院

测绘类(含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

理工

4

南昌校区

土地资源管理

理工

4

南昌校区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理工

4

南昌校区

化学工程与工艺

理工

4

南昌校区

生物技术

理工

4

南昌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核工程类(含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

理工

4

南昌校区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自动化

理工

4

南昌校区

机械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智能制造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理工

4

南昌校区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4

南昌校区

通信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工

4

南昌校区

网络空间安全

理工

4

南昌校区

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应用、大数据管理与工程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区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金融、软件设计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区

物理学(光电、应用物理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区

统计学(经济统计、大数据分析方向)

理工

4

南昌校区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理工

4

南昌校区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理工

4

南昌校区

软件学院

网络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软件工程(Web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移动软件开发)

理工

4

南昌校区

物联网工程

理工

4

南昌校区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理工

4

南昌校区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文理

4

南昌校区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理

4

南昌校区

文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对外文化交流方向)

文理

4

南昌校区

法学

文理

4

南昌校区

广告学

文理

4

南昌校区

外国语学院

英语(外贸方向)

文理

4

南昌校区

日语

文史

4

南昌校区

抚州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类)

文史

4

抚州校区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文史

4

抚州校区

英语(师范类)

文理

4

抚州校区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体育

4

南昌校区

艺术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类(含音乐学声器乐、音乐表演声器乐专业)

艺术

4

抚州校区

舞蹈学

艺术

4

抚州校区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专业)

艺术

4

南昌校区

国防教育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理工

3

抚州校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

文理

3

抚州校区

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工

4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4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东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东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正副教授620余人),国家级人才29人,省级人才150余人。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全国优秀教师:孙占学、乐长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孙占学、陈焕文、乐长高、程朋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陈焕文、乐长高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

江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孙占学、邓居智、陈焕文、黄国林、刘云海、刘峙嵘、罗峰、那兵、鲁铁定、王乐洋、王泽文、颜七笙

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孙占学、邓居智、陈焕文、 乐长高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陈焕文、乐长高、刘云海、刘峙嵘、那兵、王泽文

江西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乐长高

江西省教学团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地球物理学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核分析化学课程创新”教学团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团队等n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 “十三五”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安全与核应急技术、放射化学

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博士学位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名称

学科所属门类

学位类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学

一级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一级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

工学

一级学科

硕士学术学位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名称

学科所属门类

学科类型

法学

法学

硕士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一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硕士一级学科

数学

理学

硕士一级学科

化学

硕士一级学科

地理学

硕士一级学科

地球物理学

硕士一级学科

地质学

硕士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硕士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

土木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水利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

管理学

硕士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

硕士一级学科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

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法律

教育

教育管理

学科教学•语文

学科教学•数学

学科教学•化学

学科教学•生物

学位教学•英语

城市规划

电子信息

机械

材料与化工

资源与环境

能源动力

土木水利

工商管理

会计

艺术

应用统计

汉语国际教育

翻译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1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获批硕士、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领域(专业)国家级10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工业CT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文化概况(英)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测绘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国防军工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化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球物理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通信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省级本科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化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土地资源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地理信息科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核地学类应用开发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等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月,近年来,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2019-2020学年,学校教师主持获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主持建设的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8项,建设经费达59.90万元。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截至2021年1月,近年来,学校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重大项目;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0多项。

国家级及重点省部级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我国核资源循环经济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我国核资源需求峰值预测及分析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与调控——基于中国油脂产业链的实证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可持续利用视角下铀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我国铀资源安全态势与保障体系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生态文明视角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江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我国核电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粮食主产区目标价格政策的粮农行为响应及政策优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民族地区清真食品产业集群创新治理体系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会资本投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实现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核电邻避风险治理的政企社互动机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核能国际合作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可行能力视阈下精准扶贫政策效应评价与优化设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制造202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及统计监测方法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新时代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监测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创业政策绩效评价及其优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价格波动:粮农市场预期、种植行为响应与政策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与缓解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钱概念对自我提升产品偏好的影响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突破习惯领域:基于创业学习过程的创业者经验对新创企业双元机会识别和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运气概念对多样化寻求行为的影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业收入风险定价与分担机制研究——以江西水稻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评价与对策研究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FDI“暗物质”与我国国际收支安全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碳减排途径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扶持机制优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矿粮复合区耕地利用生态环节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我国稀土产业“出口贫困化增长”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经济结构演进视角下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溢出效应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基于公众利益的垃圾处理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的实现路径研究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

新时代节约型机关建设路径研究

江西省社科重大项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技术应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核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核辐射探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核地学数据科学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环鄱阳湖区域矿山环境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等。

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能安全与辐射监测技术及仪器创新团队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质谱科学与仪器教育部创新团队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创新团队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核资源勘查与方法研究、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质谱科学与仪器、聚合物先进材料与加工、核化学与核燃料技术、核能安全与辐射监测技术及仪器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5221.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00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35.3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8.46册;拥有电子图书1976000册,学位论文355.69万册,音视频23468小时;拥有数据库22个。

  • 学术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东华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地质与核资源、应用地球物理与核科学技术、土木工程与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应用化学与核化工等;学报系江西省重点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多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收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由东华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临川文化研究”“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该刊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临川文化研究专栏”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该刊已入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等数据库。n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西、智利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金砖国家”创新行动计划,承办了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并成立了 “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开展科技援外项目,与柬埔寨农业部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境外转化;先后承担了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外国高端专家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利用科研平台吸引港澳台青年学者前来工作,获批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杰青)计划、江西省首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先后有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来华留学生教育覆盖本、硕、博三个教育层次,同时学校接受外籍博士后进站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学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项目(TC)承担单位和咨询专家派出单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会议以及铀矿地质技术人员培训任务,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首届玛丽·斯科洛多夫斯卡·居里奖学金。n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徽志为盾形衬底,白底蓝字,标有学校中英文名称、创始年份和校训。盾形设计和原子轨迹图,突显学校核军工特色。学校徽章为题有以毛体字为基础的中文校名标准字形证章。

校徽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敦本务实、崇义奉公n

校风

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名誉校长

钱七虎

校长

徐景坤

党委书记

张福庆

党委副书记

刘紫春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杨波、刘云海、夏菲、邱建丁

副校长

汤彬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樊文印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校(院)名

校(院)党委书记

校(院)长

太谷地质学校

——

1956-1958

赵巨丰(总支书记)

——

1956-1958

王 涛

——

1956-1958

太原地质专科学校

——

1958-1959

楚予民(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58-1959

王 涛

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

1960-1969

程平(代)

——

1960-1969

程 平

——

1960-1969

抚州地质学校

——

1973-1978

王涛(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

1973-1978

王 涛

——

1973-1978

抚州地质学院

——

1978-1981

唐占印(兼)

——

1978-1981

王 涛

——

1978-1981

华东地质学院

——

1982-2002

王 涛

——

1982-1984

王 涛

——

1982-1983

丁联池

——

1984-1991

王 祥

——

1983-1988

王 壎

——

1991-1997

李学礼

——

1988-2001

苗靖贤

——

1998-1999

周文斌

——

2001-2002

东华理工学院

——

2002-2006

许从年

——

2002-2006

周文斌

——

2002

刘庆成

——

2004-2006

东华理工大学

——

2007-

许从年

——

2007-2011

刘庆成

——

2007-2014

徐跃进

——

2012-2018

柳和生

——

2014-2018

柳和生

——

2018-2021

获得荣誉

2021年11月,入选“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候选名单。

参考资料

机构设置·学校官网

东华理工大学-院系设置·东华理工大学官网

学校概况·东华理工大学官网

最新!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

现任领导·学校官网